【地评线】河声:莫让“为民办事”变“为名办事”

2022年05月01日11:09

来源:大河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要着眼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成果斐然。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只求一时政绩,图一时虚名,大兴面子工程,大搞秀场,让“为民办事”变成了“为名办事”。

  找“准”为民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作秀还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看出”。为群众办实事,首先要明确是“为民”还是“为名”。“为民”,则会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名”,则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脱离群众,在为群众服务的轨道上越走越偏。“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最终还是要看办了多少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厚植为民情怀,自觉走出个人名利的“沼泽地”,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上心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民办实事”。

  用“心”理清需求。“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对象是群众,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在群众身上。推进实践活动时,要坚决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忌把服务群众活动搞得“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要在对标上级要求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细致分析研判,谋定而后动。要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目标,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重点领域,深入群众细致走访调研,实心实意找准群众需求。要以“标本兼治”为追求,刨根究底,仔细分析困难和问题的根源,以查找到的“真问题”倒逼我们寻求解决困难的“真办法”,找准症结,才能在最关键处发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真正把群众心坎上的事摸清楚,形成清单,摆上日程,逐项销号,“做实”不“作秀”。

  出“力”解决问题。“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为民办实事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实打实、硬碰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要找准“办实事”这个基本着力点,聚焦乡村振兴、医疗教育、基层治理等重点民生领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群众办实事,必须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标准,用真心、动真情、见真章,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忌“蜻蜓点水”“避重就轻”。要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办,不能畏难、退缩,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帮助群众找到解决之路,及时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明确解决时限,争取群众理解,切莫“打太极”、开“空头支票”,确保事事有回声、件件有落实。在“办实事”活动中,不仅要注重事前的科学谋划,更要做好事后的跟踪问效。只有帮助群众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才能以实绩实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要持续深化巩固办实事的成效,将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站高谋远为民思,问需于民晓民意,聚焦问题解民忧,把人民的所思、所盼、所愿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真正做到“为民办事”。(宋琪琪)


编辑: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