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全面提高重大自然灾害抗御能力。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形势依然严峻。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充分认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上来,综合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则,切实减轻灾害风险,用心用情用力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在强化责任上做加法,增强底线思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要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始终把防范减轻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各类风险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时时放心不下、始终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时刻做到知责担责尽责,压紧压实责任,落细落小举措,不断增强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各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在潜在风险上做减法,做到防患未然。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地震、台洪涝、滑坡、泥石流、台风... ...每年都有发生,并严重威胁着社会大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深入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序推动普查成果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普查成果效益。加强综合应急演练,着力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进一步磨合机制、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有效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风险隐患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和先期处置,健全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抓好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风险。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防风险守底线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做好各类风险防范、应对和处置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在宣传途径上做乘法,打造良好环境。结合疫情防控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完善相关部门与社会群众的合作,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健全防灾减灾相关机制,推进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利用报纸,宣传单,读物,歌曲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和丰富多样的科普知识,将防灾减灾的知识常识制作成影视、图文或网络产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快手等手机客户端,网络平台进行推广,让防灾减灾的知识进入社区,乡村,家庭,学校,将防灾减灾作为每位公民的必修课程,切实提升群众的应急避险自救技能,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了解灾害、认识风险,掌握避灾自救技能,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发展格局,打好防灾减灾救灾人民战争。
在整治力度上做除法,实现关口前移。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立足新发展阶段,瞄准城市安全源头治理、安全风险防控、安全监督管理、安全保障能力、安全应急救援下真功夫、实功夫、长功夫。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人群,加大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强化重心下移和源头治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防灾减灾永远在路上。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点滴安全小事做起,将防灾减灾意识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学习防灾知识,参与防灾宣传,共创平安幸福。(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