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2年06月14日17:12

来源:大河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始终念兹在兹、惦念于心。从吉林田间,到河南地头,再到海南种子实验室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主要农区。近日,在四川省调研考察时,又专程走进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了解水稻试验育种和种植推广情况。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对粮食安全工作“时时放心不下”,知重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确保“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时时放心不下”要树牢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们在看到,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结构性矛盾凸显,加上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外部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更不可有半点掉以轻心。宁可多生产些,多储备些,备而不用,也不可自废武功,受制于人。粮食安全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是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也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民族万世太平的政治账、全局账和长远账。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心系“国之大者”,端牢中国饭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时时放心不下”要树立系统观念。粮食安全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产购储加销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落实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应准确把握“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生产、收购、储备、加工、销售、消费等各环节安全”的核心内涵。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解决好种子问题,抓好粮食生产;发挥好政策性收购的兜底作用和市场化收购的导向作用,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最大化调动种粮积极性;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储备和产能储备,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粮食收储调控和应急保供能力;深化粮食产销合作,畅通粮食市场流通;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推动“三链同构”“五优联动”。形成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时时放心不下”要健全体制机制。当前,粮食安全领域问题多发,粮食生产投入大、收益低,一些地方抓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存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趋势;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基层粮食监管职能、队伍和力量弱化;粮食仓储管理人员队伍空心化等等,有历史遗留原因,有思想观念原因,关键是机制体制问题。从制上立、在治中改,才能根上治。既要健全自上而下的党政同责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体系,实行刚性指标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制度,持续推动粮食生产、监督管理、粮食储备、流通调控、应急保障、产业发展等体系建设,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又要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调动主产区和粮农种粮积极性。还要鲜明用人导向,让重农抓粮、管粮治粮的党员干部有发展、有热情、有干劲。综合施策、久久为功,下大力气解决粮食安全领域突出问题。

  “时时放心不下”要营造浓厚氛围。塑造全民节粮爱粮意识才能厚植粮食安全土壤,避免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形式主义。在做好“开源”的同时,应积极做好“节流”。牢牢抓产购加储销及消费等各环节,推动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和产后减损成果应用,提升科学储粮、技术减损能力。还须持续培育“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社会风尚。依托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不断拓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从娃娃抓起、从课堂抓起、从家庭抓起,让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接续传承、深入人心、成为习惯。加大《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的宣贯力度,加大严重浪费行为的惩处及过度消费行为的引导,制止止餐饮浪费,推动“光盘行动”等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各项措施和要求,以好作风推动好政风好民风,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粮食安全是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动全社会齐抓共管,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切实把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扛稳抓牢。(刘永安)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