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年轻干部责任重大。他们不仅需要自身能力素质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善于观大局、谋大事,做实功,在发展的道路上带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干出成绩。
练好“基本功”,需要实干先行。《荀子·修身》中有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有再好的目标、再大的蓝图,如果不能实干,也只是纸上谈兵。所谓“实干”,就是在干工作、做事情时,要用心用情、脚踏实地。说到底,是一种工作没人干、干不完、干不好就心不安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干不好事吃不香、干不成事睡不着的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年轻干部虽然有高学历,好平台,但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尚浅,能力储备不足,尤其是基层的年轻干部在做群众工作的时候短板比较明显。毕竟干好群众工作并不是考试,既没有通用模式也没有固定答案,有的就是通过实干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所以,年轻干部要以“刀不磨不快,玉不琢不成器”的拼劲,结合自身的优势,把行动交给现在,把结果交给时间,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彰显责任和担当。
走好“创新路”,必须落到实处。“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年轻干部磨练成才的根本动力。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唯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当前而言,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了现有的工作方法,工作中满足于按经验办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而这样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上会对年轻干部产生影响。时下,有的年轻干部要么安于现状,选择躺平,有的忙于日常工作,缺乏主动看书学习、思考谋划的意识,总的来说长此以往是不利于成长的。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要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和敢于挑战不可能的胆识,塑造“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奋勇争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知难而进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真正发挥青年干部在干部队伍中的“生力军”作用。
常怀“为民心”,更要主动作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我们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诚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多领导干部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正是这一基层经历不仅能使其体验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也能深切地感受到群众的处境。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大多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环境,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不能动摇,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群众的困难落实到点子上,当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情怀,在工作中要常怀爱民之心、常思群众之苦、常谋富民之策,踏实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陈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