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网评大赛】“加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助跑”乡村振兴

2022年08月10日17:09

来源:大河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必须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奋斗的途径便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三农”工作,农业的发展,农村的改变,农民的转变均需要人才的加持,乡村才能振兴,家园才能美丽,群众才能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也于2020年在湖南衡南县突破1500公斤。中国真正实现了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的箴言,同时也在为超级稻走出国门,有效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而不懈攻坚克难。朱有勇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发展之际需要更多像袁隆平、朱有勇这样农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需要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农业科学的毅力和决心,需要他们为人民群众实现产业增收突破科研技术的创新攻坚精神。

  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根据现代农业所需,配置专业结构合理的农技人才队伍,保障在乡村振兴期间实现人才供给,培养特色农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基层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适度引进专业农技人才,最大限度保障专业农技人才的收入和生活待遇,解决职称晋升、下基层服务交通补贴等实际困难,让人才留得住、住得稳。同时通过“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基层“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农业生产致富能手。

  加大农业领域科研项目支持。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反复试验,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取得成果。所以要给予那些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产业发展难题和突破农业科技的科研人才最大限度的政策倾斜和资金保障,对于操作性及可行性强的科研项目要汇聚更多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和资金支持。

  强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加强涉农院校和学科建设,大力培育高层次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机制,形成以业务、品德、知识、能力和研究成果为重点的农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从优确认,遵循农业科研规律,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稳定支持机制,提高农业科技人才整体综合实力,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杜若森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