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摘得‘皇冠上的明珠’,实现重大突破,科研人员当‘咬定青山不放松’,败而不馁、愈挫愈坚,科研单位也要当起坚强后盾。”
□本报评论员丁新科
培育一流创新生态,离不开浓厚的创新氛围。只有营造出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完善机制体制,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创新才更有活力,更显温度。
近日,笔者去平舆县采访,对创新活动尤其是中试环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平舆县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专家王复明教授,建了一个特殊的医院:坝道工程医院。这座医院的“病号”不是人或动物,而是堤坝、公路、隧道。这些工程体量庞大,不像人一样可以移动,怎么能在医院诊断呢?原来,坝道工程医院分区域实地模拟了高铁线路、城市地下管廊、市政道路等多个应用场景,许多重大创新产品、重大工程课题都可以在试验中解决。这样的基地是许多工程领域专家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因为在这里可以将科学设想一一验证。在现场,直径15米的大型垂直盾构机正在施工作业,着实令人震撼。坝道医院还开设有“急诊120”,抢救车到现场采集数据,将数据汇总到医院由专家共同会诊,这又属于“互联网+”的范畴。
科学家需要一个验证设想的基地,在这里可以不断试错;拿出真金白银建成这样一个基地,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尤其对于地处传统农区、财力并不宽裕的县来说。双方的合作早已超越了防水产业,它寄托着传统农区谋求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级的希望。笔者留意到,坝道工程医院已加挂了黄河实验室中试基地的牌子,这说明它已纳入到省实验室体系。坝道工程医院在全国已发展了50多家分院,这也从侧面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从理论假设到实验室的样品再到工厂的产品,中间有着无数的环节。只有不断地经过验证,最终经受稳定性、安全性等各项性能测试,一个合格的产品才能面世。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曾经说过:“我最重要的发现是由我的失败启发的。”马可尼在无线电实验中不断试错;莱特兄弟通过坠机试验发现机翼侧面轮廓的高宽比小一些更好……
在科研领域鼓励创新、合理容错,体现的是政策的温度。要想摘得“皇冠上的明珠”,实现重大突破,科研人员当“咬定青山不放松”,败而不馁、愈挫愈坚,科研单位也要当起坚强后盾。但宽容不是纵容,不能以“交学费”为名把有限的科研经费“打水漂”,而是允许在机制保障下“合理容错”。重大科研项目要经过一系列严密的论证、评审,要充分考察其可行性、市场前景等,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为科研人员厘清容错的范围。
还要学会分摊科研创新成本,尤其要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建立一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以市场化的办法解决资金、人才等问题,通过风险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等形式有效化解创新风险。
加大政策力度,提升创新温度,换来的是气象万千、动力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