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只有村级组织良好运转,乡村治理的水平才能提升。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签订责任状多、承担行政事务多、检查评比事项多,村级组织不堪困扰,村干部也失去了服务群众抓发展的精力。
乡村治理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村级组织是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措施为基层减负松绑,促进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但仍存在一些职责不清、标牌过多、证明事项过滥等方面的问题。而《意见》的出台实施,则以针对性、可操作的硬性要求,为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提供了坚强保障。
让基层干部真正回归基层,把“层层甩锅”变为“层层发力”,需要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及时纠正随意增加村级组织负担的行为。各级各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机制创新,理顺条块关系,厘清责任边界,规范责任事项,确保从严从实把《意见》要求落实到位,让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能够腾出双手做更多的事,为老百姓谋幸福。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为基层减负,就是为服务群众加油鼓劲。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要把减负腾出来的时间精力,用在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和民生发展上,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当好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力加油,带领农村群众走好共同富裕之路,早日绘就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