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劳动课“入编”,补上劳育的那块短板

2022年09月02日13:50

来源:大河网

  今天是9月1日,又到了新学年开学的时候。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今年秋季开学,劳动课将走进中小学课堂,成为一名独立的课程,算是正式“入编”了。对此,公众给予了极大的期待。

  热爱勤劳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一个人劳动的观念,以及他的劳动技能,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虽然大家对“劳育”这个词不熟络,但事实上,劳动教育一直都是教育的一部分,且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教育体系之中。

  之前,劳动课不是一门课程,或者只是存在于课程表上。那么,教师在落实劳动教育的时候,只能在口头上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只能要求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既帮父母减轻负担,也能在劳动中接受教育。除了口头上的“劳动教育”,就很难有具体的劳动教育了。如此的劳育,既空洞又无法对劳育进行评价,充其量仅是“课程白条”。

  《劳动课》“入编”之后,学校有了教材,有了专任教师,有了评价标准,学生的劳动教育步入正轨。如此安排,既有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又能让学生切实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据悉,各年级的劳动教材针对性强,有适合本年级的具体劳动技能,难易程度适中,比如择菜洗菜、清洁卫生,到种植蔬菜、饲养家禽,这些更能让教师对学生劳动评价具体化。

  当然,上好《劳动课》不只能靠学校一方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这一点也颇为关键。长期以来,一些家长重视孩子的智育,却忽略了劳动的培养,甚至用鄙视劳动的观念“浇灌”孩子,家长的观念也需要矫正。总之,劳动课需要家校配合,父母与老师共同努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要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齐超)

编辑:申久燕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