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将自己比作一个“贪心”的人:“百万富翁想千万,千万富翁想亿。我贪产量,到了700公斤,我贪800公斤,800公斤贪900公斤,900公斤到1000公斤,1000公斤到1100公斤,最后1200公斤,18吨,不满足,因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从袁隆平的“贪心”不足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执著与追求,看到了他的无私与奉献,看到了他的崇高与伟大,年轻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又何尝不需要这种“贪心”呢?
“贪”理论积累,争做学习有“心”人。年轻干部头脑灵活,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对于理论学习难以持之以恒,容易陷入自我满足的困局,更有甚者在名权财利的诱惑下丧失了自我。年轻干部正处于培育根系的关键时期,不仅要“贪”学习的广度,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更要“贪”学习的深度,反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及时将“经历”沉淀为“经验”,常学常新、常悟常进,使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知识的积累是为了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年轻干部唯有保持“水滴石穿”的定力,经历“一番寒彻骨”的勤学苦练,方能迎得梅花扑鼻香。
“贪”艰苦磨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防震减灾的救援现场,还是森林防火的战场;无论是疫情防控的一线,还是服务群众的前沿,广大年轻干部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无私无畏的风采。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有困难的地方才能有开拓进取的机会,有难度的工作才能磨砺真本事。“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作为年轻干部应该“贪”艰苦磨炼的机会,自觉到任务重、矛盾多、困难大、情况复杂的地方锻炼自己,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稳扎稳打地干成一番事业。阳光总在风雨后,机遇皆在危局中,面对困境年轻干部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拼搏意识,敢于“破局”,勇于“攻坚”,以非凡业绩回应人民期待,诠释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贪”群众口碑,“心”系百姓安危冷暖。“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欣欣向荣的关键。广大年轻干部应迈进群众“门槛”,走进群众“心坎”,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真正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各项惠民政策能够真真正正落实到群众的手里,用行动去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年轻干部既要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议事,倾听社情民意,让件件小事都有回音,做好群众“贴心人”;又要多说“群众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各项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做好群众“暖心人”。广大年轻干部当摒弃“过客”思维,把“田间地头”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涵养“把人民群众当亲人”的赤子情怀,始终恪守为民之责、坚守为民之心、力行为民之举,为人民做好“麦田里的守望者”。(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段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