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把“齐家”列在“治国”“平天下”之前,突出的就是“齐家”的重要性。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家庭的作风体现,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正,则家必然兴旺;家风不正,则家必然不齐。齐家,当先正家风。有了整齐的家风,优良风尚才能传承,家族和社会发展才能更加繁荣。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自家小事、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周恩来同志拟定的“十条家规”,陈云同志为亲人定下的“三不准”,习仲勋同志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低调做人”等,都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盏明灯,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好的家风都是管出来、带出来的。原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二女儿结婚,想让父亲批点木材做家具。谷文昌严词拒绝:“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他用实际行动教育子女、建设家风,被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县委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建设好家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厚植家国情怀,时时讲党性、处处守家风,在涵养好家风中培育好作风,持续不断为社会传递正能量,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汇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