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节俭庆“丰收节”是最好的打开方式

2022年09月20日12:37

来源:大河网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盛会在即,喜气洋洋。再有20多天时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再有两三天的时间我们将迎来我国第五个农民丰收节。今年农民丰收节的主题为“庆丰收迎盛会”。

  秋天是收获季节,它承载着农家人的欢庆与喜悦;秋天是秋种季节,它孕育着明年夏粮丰收的希望和期盼。在一年一度的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我们要时刻牢记厉行节约精神,节约每一粒粮食,节俭办一切事业,摒弃铺张浪费社会陋习。

  抑奢尚俭,让丰收节蕴含更多“节俭因子”。按照往年惯例,丰收节常常场面宏大,规模空前。每每这个节日来临,各种庆祝活动应接不暇,令人眼花缭乱。而今年情况有些特别,一是疫情继续困扰着我们,受疫情影响不少地方经济发展受阻,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二是持续的干旱天气给我们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少地方面临着秋播秋种困难。好钢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在点子上。适当地缩减庆祝规模,把节省下的钱用来购买化肥、农药和种子,远比无谓的铺张浪费有意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种自然灾害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必须有一种前瞻意识,勤俭办会应成为社会遵循。

  未雨绸缪,关注粮食安全,解决好14人的吃饭问题,不断丰盈大国粮仓。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让丰收节蕴含更多国家安全因子。仓廪实,天下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国有14亿人口,14亿人的吃饭问题绝非小事一桩。“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只有让大国粮仓不断充实丰盈,我们才会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国家安全才会有保障。收割秋粮要努力减少机械破损率,做到颗粒归仓,不轻易地浪费粮食。

  居安思危,注意节约每一粒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爱护粮食应成为每个公民的好习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很重。我们应该看到,粮食危机时刻存在,决不能随意糟蹋和浪费粮食。当前,俄乌冲突仍在继续,旱情在我国一些地方仍然存续,必须多一些忧患意识,注意节约一粒粮食。未雨绸缪,多一些居安思危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以丰补歉,不随意浪费粮食。这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好习惯。

  从另一方面讲,农民丰收节一年一度,来日方长,何必在乎一时一事?今年处在非常时期,我们应该俭以奉用,注意节约一点一滴。勺水渐积成沧海,14亿人人人节约一点,叠加起来数量就很可观。庆丰收固然可喜可贺,但是更要的节约意识千万莫忘之脑后。厉行节约是送给“丰收节”的最好礼物,愿他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旭)

编辑:申久燕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