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从铿锵话语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2022年09月23日16:58

来源:大河网

  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及在文章中用“重中之重”表达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这句通俗质朴的话语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三农情怀”。为“三农”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生效的重要实施者,要怀有“三农”情怀,真抓实干发展农业、真心实意关心农民、全力推进振兴农村。

  保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清醒,真抓实干发展农业。我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我国农业已有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是坚持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开展的必定要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如果农业发展不上去,农民的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村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只有农业稳定发展,才能使各行各业全面、协调、持久地向前飞速发展。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把握当下农业发展的方向,用所学的知识,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经营模式,做大绿色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作实共同富裕,最终帮助第一产业与整体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实现均衡增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让农业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真抓实干成为一名“兴农人”。

  强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识,真心实意关心农民。发展农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突出个人政绩,不能大搞形象工程,而要真正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求真务实,一心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要深入到农民中去,放下“官架子”,把自己当成一位农民,俯身向下,认真倾听农民的真实需求和想法,设身处地去感受和思考,用新知识、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让农民也能充分享受到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红利,真心实意成为一名“新农人”。既要通过继续抓政策、增投入,加快建设,加快发展,打好物质基础;也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激活农村的生产要素,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以各种形式吸引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才能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才能真正获得农民的支持,才能给农村带来和谐、稳定与发展。

  磨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韧劲,全力推进振兴农村。“要在推动乡村全民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党员干部要认真研究学习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在推进落实上下功夫、下力气,采取有效措施,以人民能够接受的方式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政策从实从细落实下去,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改善安居条件,培育文明乡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改变旧貌换新颜,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陈觉)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