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让方针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

2022年09月30日14:31

来源:大河网

  党的方针政策是指导各地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脱贫、乡村振兴、复工复产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在全国各地各领域落地见效、造福人民。诸多实践证明,好的政策要发挥出好的效果,必须要解决好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实落地的问题。

  上接“天线”,让方针政策入脑入心。基层干部是直面群众的治理主体,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与宣传者。如果对上级政策理解不透彻不全面,工作就容易偏离轨道。要提高政治站位,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全面了解国家宏观政策,准确理解上级各项决策精神,注重政策的统一性和系统性,切实提高敏锐把握政策、熟练掌握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的能力。要及时跟进学习,尤其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具体政策,研读弄通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适用的对象、想要解决的问题、落实的程序和保障、责任主体等等,不片面理解、不过度解读、不模棱两可,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推动政策在“最后一公里”不折不扣、原原本本落实。

  下接“地气”,让方针政策落地落实。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各异,唯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才能让好政策契合实际,推动落实才会更加坚定有力。如果一味地机械传递上级要求、生搬硬套文件条款,就会导致政策难以适应当地实际而不能落地。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口、商圈楼宇等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真声音、掌握真情况、找出真问题,找准群众和企业的急难愁盼,努力找到政策和实际的有效结合点。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地区特色、行业特点、产业布局、可用资源,明确靶向、对症下药,研究形成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方案,推出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让党的好政策在“最后一公里”有用、管用、实用。

  务求“实效”,让方针政策造福于民。政策执行效果如何,与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发展指数紧密相连。要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不论是经济政策、民生政策,还是乡村振兴、助企纾困政策,都要做到化繁为简、通俗易懂,把严肃的“官方文件”变为生动的“卡片指南”“政策手册”,把好政策持续送到目标群体,让广大群众和企业读得明白、用得顺心、持续受益。要加强跟踪问效,始终以群众满意与否为根本标准,让实践来检验、基层来评判、群众来打分,通过随机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及时跟进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形成闭环,推动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见实效,把政策“含金量”变成百姓的“小确幸”、发展的“生产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孙婧)

编辑:韩淼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