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重阳国庆喜相逢 家国情怀意正浓

2022年10月04日16:32

来源:大河网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4日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与国庆假期上演“喜相逢”。 天文年历显示,21世纪这100年里,重阳、国庆“喜相逢”的情况共发生19次。其中,第一次发生在2003年,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4日;最后一次发生在2098年,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3日;今年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4日。重阳节适逢国庆长假,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回家看看。共聚晚餐、叙叙家常、一起散步,都是父母期盼的礼物,也可以给每个家庭带来温暖。重阳国庆喜相逢,家国情怀意正浓。

  重阳佳节,民俗文化厚重。在重阳节,人们通常通过赏菊、插茱萸、放风筝等传统娱乐活动来庆祝。旧时民间有九月九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人们会采茱萸插在头上或者佩戴茱萸制成的香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邪治病,辟邪去灾,这是朴素的健康意识;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时期,菊花也称“长寿之花”,这是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梦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最适合户外放风筝,因此,部分地方也有在重阳节这天放风筝的习俗,这是人们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当然,还有登高、敬老、吃重阳糕,等等。一切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希望,重阳节,真情、亲情、敬老情,情满千家万户,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一个视频,一个活动,满满都是孩子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重阳敬老,家国情怀浓郁。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孝敬老人,家庭底色,国家倡导。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十八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进老龄服务产业发展”,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养老服务业,提倡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各界力量积极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从而推动养老产业大发展,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综合养老等多种形式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此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政策陆续出台,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指明方向。敬老与时俱进,家国情怀更加浓厚。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飞跃。求木之长必固根本,本根不摇则枝繁叶茂。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在一件件为老服务的实事里,加快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养老有保障更有质量,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养老服务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养老服务工作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彰显新作为,实现新跨越。最美“夕阳红”的美好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年轻人无后顾之忧,奋斗更强劲;老年人安详幸福晚年,生活更美好。

  社会发展高速推进,生活方式翻天覆地,敬老主题永恒不变。金秋十月,云远天清;重阳敬老,阳光温暖;尊老敬老,陪伴尽孝。祝天下老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殷建光)

编辑:申久燕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