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实现居有其屋社会愿景,托起百姓稳稳幸福

2022年10月07日13:23

来源:大河网

  住房是民生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俱欢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调房价,稳民生,亿万百姓喜圆安居梦想,改善了住房条件,让梦想照进现实,逐步实现居有其屋的社会愿景,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房住不炒”的市场定位,坚决遏制市场炒作投机行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一个时期以来,房价居高不下,成为百姓难承之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着炒房,导致房价虚高攀升。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层面开始进行市场干预,出台了一系列整治房价的组合拳——提高二手房首付比例,各地市实行限购政策,二套三套房征收房产税等,通过一系列调控措施,大大压缩了炒房空间。同时,不断完善保障房建设,加强棚户区改造,十年来,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为百姓安居托底。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4亿多群众圆了安居梦。这十年,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132.34亿平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2.2倍。住房品质逐步提升,新建住房质量更高、配套设施更全、居住环境更加优美。

  建立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无房户解决后顾之忧。“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于百姓来讲,安居方能乐业。十年来,为了让因经济窘迫而买不起房子的家庭也能有房住,国家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使得百姓的住房有了兜底保障。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多主体、多渠道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格局已初步形成。2021年、2022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解决近1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此外,公租房运营管理不断加强,实物供给数量显著增加,货币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到2021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通过建立多种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了百姓的安居梦,很多无房户住上了新楼,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

  不断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彰显人民至上初衷。“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很重,如何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党中央始终牵挂于心。人是社会资源中最宝贵的一种资源,敬畏百姓生命成为我们党的不二选择。“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动态消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农村边缘贫困群体的C、D级危房。在脱贫攻坚战中,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全国2341.6万户、9899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步支持1075万户、3500多万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体改造危房,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十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等,基本消除了农村危房的存在,农村迁新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去所奢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多数农村得到基本实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根本保障,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发展初衷。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风雨兼程。十年沧海桑田,十年历史巨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不断完善我国住房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房产调控力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居有其屋的社会愿景。一座座楼房见证着我国十年来的历史变迁;一座座楼房彰显着执政为民的初心。如今,居有其屋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恩泽眷顾到每一个公民,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实乃民之幸,国之福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旭)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