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内乡要加快乡村振兴,就要转变以往的思想观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用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大格局谋划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振兴思想建设要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更要提高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至关重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精神支撑,我们要结合内乡实际,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保护,培育健康向上的乡风民风。把文明村镇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域化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强化创新思维,尊重和保护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敢于创新创业的思想更活跃,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精神振兴。同时,要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进一步推进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民主管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以党建带动乡村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统筹规划是关键。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才能干出成效。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遵循乡村振兴规律,坚持规划先行,树立“经营乡村的理念”,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科学制定规划,规划既要契合内乡实际又适当超前、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内乡“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区、平原、丘陵兼有,必须准确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选好典型,树立样板,着力打造一批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创建“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基层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干有遵循。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重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行。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最关键的还是经济发展。离开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离开发展的保障,振兴乡村就是一句空话。纵观先进地区乡村发展经验,乡村美、农民富都有其坚实的产业支撑,都通过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尤其是与本地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为广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内乡也要立足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用工业化的组织、品质化的生产、商业化的经营来发展农业,抓好农村产业建设,做好“特”字文章,大力发展畜牧、烟叶、高效设施农业、食用菌、林果、中药材、菊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乡村振兴产业园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结合内乡丰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吴垭石村民宿集群和马集艺术村项目建设,探索生态文旅和产村融合驱动型新模式,以此实现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
乡村振兴留住人才是保障。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只有抓住人才振兴这个基础所在,从思想观念上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取得乡村振兴的切实效果。留住乡村人才,就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创新驱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形成具有内乡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就地培养,建立完善职业农民制度,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园区、牧原职业学院、职专搬迁升级,提升职业教育水平,逐步强化内乡青壮年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与“乡村工匠”;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落实“诸葛英才计划”,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创新,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引进激励力度,为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蓄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