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饭点儿,外卖摆上桌后先支起iPad或手机之后再吃饭,这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用餐的“新潮流”,有人称这种“下饭”视频或音频播客是“电子榨菜”。很多音频、视频博主也会给自己的作品打上“电子榨菜”或“下饭Vlog”的标签,直播主播也会特别开设饭点直播。(见11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独居年轻人增多是“电子榨菜”流行的重要原因。网上流传过一张“孤单等级表”,“一个人吃火锅”名列第五。有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人户占比逐年增加,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也在增长,其中许多单身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他们无论外出或宅家,无论假期或日常,学会独处显然是必需的。而智能手机那一方小小屏幕所展现出的多元生活,在他们消遣独处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部分人来说,“电子榨菜”不仅仅用来下饭,表面上“下”的是饭,深层上是通过这种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或知识。在信息爆炸时代,部分忙碌的年轻人接触信息的时间有限,又害怕落后于时代和潮流,就会利用如吃饭、坐车等相对空闲的时间,尽可能多地接收一些重要信息或知识,从而缓解焦虑。“电子榨菜”无疑是碎片化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
“电子榨菜”还具有解压功能。喜剧、脱口秀等轻松诙谐的“电子榨菜”,让不少年轻人一边吃饭、一边喜乐。像电视剧《武林外传》的精彩片段,居然也成为许多年轻人的“解压良药”。
由此不难理解“电子榨菜”为何流行。不过,“电子榨菜”虽下饭,却不能贪食。贪食可能进一步加剧刷手机成瘾。刷手机成瘾早就是许多人的通病,戒掉刷手机成瘾的毛病很艰难,若过度追捧“电子榨菜”,显然更不利于矫治刷手机成瘾。
贪食“电子榨菜”还会影响好好吃饭。专家介绍,人在进食时,如果同时刷手机,注意力分散,就可能导致吃得比平时多;吃饭时玩手机会导致脑部和消化系统“抢血”,让本该流向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血液流向了大脑,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过度摄入“电子榨菜”,有可能导致我们只愿或只能接受碎片化知识,不愿或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摄入文字或长视频,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我们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难以进行认知升级。目前很多人“看书十分钟,手机两小时”,看影视剧“不开倍速看不下去”。有专家表示,这种现象恐怕就是迷失于碎片化的信息“丛林”中的表现。
此外,“电子榨菜”固然能帮助年轻人消遣独处时光,但也会让人忘记真实生活的美好,忽略眼前活生生的世界,忽视真实的社交。“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离别,而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玩手机。”如果我们独处时长期用“电子榨菜”来下饭,习惯成自然后,又如何与家长、朋友、同事、同学等在餐桌上攀谈言欢?(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