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优秀传统文化当密友

2022年11月26日20:44

来源:河南日报

  □吕志雄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题通报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说,甲骨文发现总计约15万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殷墟甲骨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将中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千余年;新时代甲骨学研究,对诠释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区域,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时代责任、政治责任。

  要以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为根,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坚如磐石。截至目前,河南累计有50个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14个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发掘与保护同步,我省博物馆建设也加快脚步,基本形成了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市县级博物馆为主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我们要持之以恒加强考古研究探源,为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强基。

  要以文化产业为枝,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力量。我省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部署,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454.3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405.26亿元。河南博物院以明星文物“妇好鸮尊”“彩陶双连壶”“武则天金简”等为主题开发的系列产品在文创赛事上屡获佳绩,“考古盲盒”畅销海内外,真正做到了非遗资源的价值再生。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产业铸魂,文化产业的发展让传统文化有了走进当代的强健肢体。我们要不断壮大文化产业,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步履更加稳健。

  要以文物、文化传播为叶为花,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效更好。今年7月28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博物馆展览季”活动启幕,不同主题、形式各异的展览为大家讲述中原文化故事,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9月,河南博物院的春秋青玉虎形佩、周口市博物馆的金代白釉褐花卧虎枕进入中国邮政《虎(文物)》特种邮票序列。龙门石窟古街上演的《无上龙门》5D演出,让游客“置身”莲花洞内,与卢舍那大佛贴面而过。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乡建设中,我省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古村落、工业遗址每天都上演着古今对话,让游客摸得着历史、留得住乡愁。通过创新赋能,尤其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文物“活”起来、展览“动”起来,优秀传统文化、珍贵的历史遗存正变成人们能用、能听、能看的生活密友、伴手萌物,变成深度融入我们日常生活能触摸到的中华文明,变成融入我们血液的文化气质。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挖掘研究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世界意义,让人们在鉴古知今中深悟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在自信自强中进一步激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动力。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