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游客服务中心,等最后一批参观的游客离开,村民们开始摆放板凳,这里即将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和关于村里规划的村民议事会。红色的板凳上,放有毛纳村生态总体规划图,一些村民迫不及待地拿起图册,提前了解未来的家园长啥样。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没有规划引领,不打好“提纲”,难免会在建设中出现偏差,在发展中存有遗憾,甚至出现失误、差错。诸如,跟风、盲目扩种等问题也不乏存在,因农产品滞销而面临“增产不增收”的窘境,更是屡见不鲜。美丽乡村不是标准化的产品,也不是一张白纸,不可能“千村一面”,也经不起反复“涂改”。因此,以实用性的乡村规划引领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例如,茶厂想扩建,但村里建设用地紧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回复:需求会在规划里体现,后续规划部门则会具体协商,灵何调整用地,采取可行的办法。同时,还将成立村企,建成连片茶园。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带领村民走出致富新“茶道”。其实,村里制定的规划,着力突破传统“一家一户”发展思想的束缚,探索“一村一品”特色发展路径。从“有中生优”再到“优中做强”,初步形成了特色发展基地,以生态茶业引领产业兴旺,带动全村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因此,搞清楚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是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充分认识本地的资源禀赋,因村施策,选择具有市场开拓潜力的产业,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又如规划图册里,毛纳村黎族特色房屋吸引眼球,而作为黎族草药家族传承人的王越,建议把草药展示和传承列入村庄的后续发展中,此举非常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精神。
建设规划应充分听取基层意见,特别是村民们自己的想法。通过深入走访,集体座谈可以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和村庄发展的适宜路径,也有助于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乡村建设规划还应在发掘当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经验,优化结构功能布局,为改善生态环境,助推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