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原本是指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随着网络兴起,节奏又被代指舆论风向。比如,当一个人说话引导了舆论风向,就是带节奏。网络世界纷纷扰扰,在网络“吃瓜”时,如果不能保持一份理性,也很容易被带节奏。
最近,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在网上有这样一类人,在疫情严防严控时,他们嚷着喊着要求政府尽早放开管控,罗列天下苦疫情久矣、民生凋敝、百姓生活过不下去、核酸检测劳民伤财等等一堆理由,辅以国内外事例,言辞切切,悲天悯人,一副为民请命的样子,让很多人都觉得政府再不放开,就是不顾人民群众死活,带出一片“喷政府限制自由”的节奏。而当国家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适时放开时,也是这一类人,口风一转,又吵着闹着说政府不负责任,说不管就不管,秒变另一副面孔,拼凑劳民伤财、医疗资源挤兑紧张的事例,让人一下子又觉得政府说放开就放开,怎么能如此轻率,简直是不顾人民群众死活。不禁要问,这到底是玩的什么节奏?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时间一前一后,观点却一左一右,变化之快让人瞠目结舌。到底是支持封控呢,还是支持放开呢?自相矛盾的观点,委实让人捉摸不透。唯一的直观感受就是,他们永远是“正义”的化身,站在“民意”的制高点,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用俯视的口吻,对着国家防控措施评头论足、指手画脚,好像无论政府怎么做都是错的。然而,事实呢?
国家防控有防控的硬核。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中国是目前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尽管我国人均医疗资源、医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77.93岁,2021年提高到78.2岁。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在2021年下降了近1岁,达到199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家优化有优化的温情。近三年来,国家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自我加压设定“既要、又要、还要”的附加题,目的就是寻求健康、发展、民生的最大公约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无论是免费接种疫苗、免费核酸检测、免费治疗,还是发动各级党员干部投身抗疫一线,冲在一线为群众遮风避雨,无不说明了党和政府的温情。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抓实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简单化、“一刀切”,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为的就是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今年11月,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二十条优化措施作出进一步完善。12月,“新十条”出台,走小步、不停步。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诊疗方案的每一次优化调整,都经过了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它的逻辑和初心从未改变过。
听其言,观其行。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人是在带节奏。他们就像一个个叛逆的孩子,家长说左、他们说右,选择性地举例,拿着放大镜到处找茬。他们看不见国家三年时间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付出的努力,而讥讽劳民伤财;他们看不见白衣天使的披甲出征,而说是利益驱动;他们看不到基层干部、志愿者、爱心人士日夜坚守,而是揪住瑕疵肆意“进攻”;他们不顾全国一盘棋的抗疫大局,而是不停地煽风点火、带偏舆论,使好政策遭遇质疑声。然而,当咨询他们有何良策时,往往支支吾吾,百无一用。或为蹭流量,或为利益驱动,他们到处放炮。就像一副对联所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又到了疫情防控的一个关键时刻,走出疫情阴霾的这一天我们都期待很久了。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需要理性、冷静。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带偏节奏,或盲目跟着“偏见”走,只会让社会撕裂、对立,甚至恐慌不定,影响疫情防控成效和社会大局稳定,走向事物向好发展的对立面。在应对世纪疫情的风浪里,14亿多中国人民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我们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跟着国家节奏走,才能同频共振,奏响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共进曲,取得应对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