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把非遗技艺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设立非遗工坊,采取“非遗+文创”的方式推进苗族蜡染、银饰锻造、竹编鸟笼等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为掌握非遗技艺的村民在村中提供平台,让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丹寨县以本地特色优势进行“造血”、积极搭建创作创业平台,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示非遗文化,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
深挖特色优势。我们知道,利用本地的特色优势,在各方面更容易迅速转化为发展动能,也能更有利于培育壮大产业。丹寨县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一县一业”,在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非遗技艺的优势作纽带,用“建工坊”等方式壮大特色经济发展,用“搭平台”的思路来消除分散发展、单兵作战的弊端,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之路,不仅很好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也大力宣传了当地的非遗技艺,可谓是一举两得。
培育集群优势。在政府扶持下,当地光是苗族蜡染非遗工坊就创办了17家,在推动苗族蜡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让更多掌握蜡染手工技艺的苗族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鼓励非遗技艺人开办培训班,根据培训班的规模和内容,由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同时,开展传承能力比拼大赛,从技艺水平、讲授能力两方面进行比拼,营造了传承人之间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提升了学习非遗技艺的自觉性和荣誉感。
优化产业布局。为促进产镇融合、产村一体,当地优化物流布局,引导金融、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实施“数商兴农”,加强电商人才培训,提升特色产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推动品牌化发展的步伐,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广泛开展品牌营销。强化财政支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优先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非遗技艺的发展从技术、营销和资金保障上齐头并进,让当地的非遗文化更好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丹寨县聚焦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做好绣花功夫,拿出实招硬招,抓实抓细非遗传承发展的做法值得推广学习。(江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