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出硬笔杆 练就真功夫(方法论)

2022年12月21日10:17

来源:河南日报

  □祝豫阳

  在机关单位工作,笔头功夫直接体现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然而,对于一些年轻同志来说,“爬格子”是件苦差事,有人甚至直呼“宁忙百件事,不提一支笔”。

  文字工作劳形于案牍之上,是相对复杂的脑力劳动,难是必经阶段。多少机关写手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搜肠刮肚、字斟句酌,才拿出过硬的稿件。正如“老笔杆”们所言,不怕“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怕“一稿二稿等于没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文字工作虽难,但也有规律可循。掌握个中窍门,练就过硬内功,思想的清泉就会在笔底汩汩涌出。

  一是勤学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写材料也是如此,持续不断学习积累才能磨出硬笔头。作为机关文字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坚持不懈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导同事学、向人民群众学,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笔力。从实际需要看,“笔杆子”得是多面手,在学习公文写作技巧时,也要加强对政治、哲学、经济、科技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二是善琢磨。写材料需要“连天接地”,既要领会上级精神、领导思路,又要了解基层实际、执行需要。如果琢磨得不深不透,就会白费力气,甚至贻误工作。因此,在接到写作任务时,“笔杆子”需要保持政治敏锐性,多想几个为什么。比如,起草讲话稿时,上级可能只交代了初步想法,但执笔人则要反复思考、琢磨,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这些观点,最终形成系统的文字。

  三是不怕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经过反复打磨、修改,方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据说,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多次反复修改,甚至在出第二版时又改了一遍。作为机关文字工作者,也应养成精雕细琢的习惯。我们虽然做不到字字珠玑,但也要严把出口关,坚决抵制“差不多”“过得去”等错误思想,做到“文经我手无差错”,写出领导满意、切合实际、语言凝练,具有一定思想高度和指导意义的文字。

  四是多总结。革命战争时期,每打一仗,我党的指战员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革新战法。写材料也是如此,一个大材料就是一场“攻坚战”,经验要及时总结,问题要深入剖析,不能有“松松气”“歇歇脚”的怠战思想。比如,完成领导讲话稿以后,要对修改过的手稿和记录整理稿反复理解、领会,多想想为什么这样改,背后的出发点是什么,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下一次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一来,就能不断对标对表、矫正偏差,更准确地把握上级意图,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单位:中共安阳市委办公室)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