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也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踏上新征程,“三农”工作应该锚定什么样的目标,明确什么样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作了全面部署。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起来,农业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强本固基用好“压舱石”,锁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重。农业强则国家强,搞好“三农”工作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自有特色。建设农业强国,亦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上明确指出,当前,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与外国的农业现代化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强本固基用好“压舱石”,向土地和种子要粮食,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解决好中国饭碗问题,必须注意节约每一寸土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我们的土地,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注重种子研发问题,培育更多中国的金种子。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越发凸显,有了好种子才会多打粮食、产好粮食。要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培养自己的科研队伍,让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依托科技进步向科技要粮食。
强本固基用好“压舱石”,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乡村产业具备了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乡村要振兴,就要围绕着科技兴农做文章,运用科技进步力量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要振兴,就要做好文化旅游结合这篇大文章,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发展现代农业的增长点。通过找弱项,补短板,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为农业现代化蓄势储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一项是“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现代化国家首先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离开了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建设现代化国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蓝图已经绘就,未来愿景可期。全党全国人民要积极行动起来,以一种抓铁有痕的精气神强本固源,全力做好“三农”工作,为把我国早日建成现代化农业强国而不懈奋斗!(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