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2023年01月10日13:55

来源:大河网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人才是乡村的第一要素,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乡村人才队伍提出了新要求,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从3年调整为5年,意味着乡村治理人才素质能力是全方位、复合型的,从而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缩小了人才选择范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功能发生了转变,也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一批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规划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目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的现状是总体数量不足,实用人才数量有限,难以适应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要求。然后就是结构不合理,从事种养业生产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的人才少,特别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人物极其短缺。还有就是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流失严重,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就业创业,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因此,乡村人才队伍存在着短板,难以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福祉,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意义重大。今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发布工作的通知》。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有利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来源广泛、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有利于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不仅能够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而且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打造了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与推进乡村振兴的双赢格局。

  要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高校毕业生在乡村基层就业创业实践中,会面临融资困难、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等问题,需要政策扶持,以稳定就业,提高创业成功率。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量的扩大和就业质量的提升,2022年,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和特惠性的就业政策,通过减税降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等措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明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保障措施,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扩大就业项目,提高创业补贴标准等,充分调动了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我国关于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比较完善,关键要狠抓落实,让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就业优先政策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将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纳入法治化轨道,为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要坚持党管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主动适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作为学科专业设置的切入点,根据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治理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学科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规划人才和文化人才等各类人才。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分类施教,强化就业创业教育。大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入学教育等培养学生学农为农、知农爱农意识;大二、大三阶段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利用假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赴乡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助农支教等活动,厚植“三农”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大四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激发其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的热情,实现自我价值与建设乡村社会价值的统一,激昂青春,筑梦乡村。

  找准自身就业定位。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要正视现实,转变就业观念,确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找准自身就业定位,使就业期望值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吻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智力优势,服务乡村、建设乡村;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便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乡村;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性特点,根据自身条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最大限度实现个体价值。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新征程上,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呈现勃勃生机。(苌群辉)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