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网评大赛】从教育入手,破解精神卫生人才难题

2023年01月16日16:07

来源:大河网

  在北京一家医院的儿童精神科,一位医生的门诊可能要开到凌晨3点,刚过40岁的病房主任因为满头白发,被孩子们喊“爷爷”......目前,我国的精神卫生人才资源稀缺超过10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称,在我国选择规培做精神科医生的不到1%,精神科的人才发展后劲缺乏。

  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精神科医生数量达6.4万人,只占全国医师数量(428.7万人)的1.49%。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近十几年来精神疾病发病率一直在增加,许多人被失眠、焦虑、抑郁等病症所困,需要进行医学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卫生领域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越发突出,而要补上这一人才“缺口”,要先从教育方面抓起。

  健全与完善精神卫生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目前,精神科医生的培养主要存在专业开设院校太少、培养内容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看应该做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对精神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开设了医学专业的院校,精神医学都不作为主要的学科分支存在。而当下培养出的精神科临床医生,由于在院校内难以接受系统的精神卫生疾病方面的教育,往往认识不到该专业的特殊性,而遵循一般的生理疾病治疗思路,多将患者看作纯生物体, “忽略了心理因素,不能正确及时地处理病人的精神健康问题”。而与精神科人才储备“告急”的现状形成鲜明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率连续四年都高居专业“红榜”,人才供大于求。而笔者认为,精神医学和心理学其实是针对人的精神层面问题的两条既存在差异又深入融合的路径,一个人的精神心理疾病到底是由于情绪异常还是生理问题本身就很难定论。目前这样的培养模式带来的不仅仅两个领域截然不同的人才困境,更是一种看待精神问题时“身”和“心”的割裂。不仅不利于医生理解自身职业特有的人文关怀性,产生职业认同,而且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这正说明当下对于精神科医生的教育培养上,没有做到良好的资源配置,没有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事实上,精神卫生专业应当是一门交叉型的学科,不仅仅是在医学范围的交叉,更有和人文学科尤其是心理学的交叉融合。当下高校对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应该正确地认识到这一学科是一个专业的、综合的、具有特殊性的独立学科,需要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培养,而不是将其游离在传统的“主课”之外。高校可以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设置,积极尝试推动心理学与医学的联合培养,深化学习内容,培养精神卫生领域的高质量人才。

  除此之外,试点学校和目前已经开设专业的学校都可以将学科建设经验进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增设精神卫生相关专业。同时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学界业界的专业人才,增强师资力量,扩大招生培养范围,填补当下人才缺口,守护国民心理健康。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