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基层减负工作的重视,形式主义之风得到了一定遏制。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谨防基层形式主义穿上“新衣”,以其他“面孔”悄悄返潮,继续消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时间和精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电脑等智能产品逐步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QQ、微信等一批APP已经成为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一些诸如“办事通”、“豫事办”的政务服务平台能直接“线上”解决群众需求,“指上办”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然而,在工作落实中,一些地区逐渐滋生出新的形式主义需加以警惕,特别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给予关注并坚决破除。
当然,政府工作能与时俱进是好事,其中的便利不可否认,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也值得鼓励和支持,但对于一些需要在“线上”落实的政策、任务,不同地区情况不同,一个地区能开展的工作,在另一个地区未必具备开展工作的条件,不顾地方差异“一刀切”,容易导致为完成任务不顾实际情况而造成的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好事”沦为“坏事”。
让“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刹住车,需要基层在面对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大胆、如实地向上级反映情况,并立足本地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避免陷入形式主义泥塘,而不是为了迎合上级,采取劳民伤神的手段,“主动”去形式主义。否则,一次两次可以应付过关,但长久下去,必将大量消耗基层干部精力,打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单从完成的数据、台账等结果看,还会给上级部门造成“效果好”的假象,在此后的工作任务中,可能会加大相关工作的任务量,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形式主义的滋生极易造成基层“空转”,看似忙里忙外、加班辛劳,实则止步不前,无实际成效。让“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刹住车,不只是基层的事,上级各部门也要为摒除形式主义出把力。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切部署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政策方能取得成效。上级准备落实到基层的政策和工作,应当做好前期调研,了解群众所需所想,以人民为中心,切切实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结合基层实际,考虑农村群众知识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以及软硬件条件,对一些“线上”难以开展的工作,可以通过更加适合可行的“线下”方式开展。同时,要减少对基层不必要的考核督查,各部门之间应当做好沟通、统一意见建议,不要让基层“改来改去”,不让基层干部沦为“表哥表姐”。
基层是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对所有事情“言听计从”,对于不切实际的,要勇于提出意见建议,做形式主义的“死对头”,不做形式主义的“帮凶”。只有各级部门相互沟通、相互协调,把工作做到实处,把干部用到实处,方能解开基层干部的双手,让基层干部能轻松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