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1月22日至2月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2亿人次,同比增加3351万人次,增长48.7%,日均发送旅客93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春运同期的90%,其中1月26日至2月1日旅客发送量连续7天超千万人次,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立起了先进的技术水平,“中国速度”也成为网络里的高频热点词,从曾经的中国制造到如今的中国创造,中国速度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飞速修建的高铁站,到越来越多的复兴号开跑,高铁网的建设越来越密集,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跑出来令人激动的速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中国速度的先进方案普惠世界,不但拉近了时空的距离,更加成为沟通全世界各国文明和连接人民友谊的“桥梁”。
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了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当时,在全中国都找不到一台新式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建设者们只能靠双手挖通隧道。虽然在当时特殊背景下取得这样的胜利过程让人心酸,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以及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却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一眨眼的工夫,“复兴号”穿越了“人字坡”,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以全新的姿态再次惊艳世界,让世界再一次为“中国速度喝彩”。然而,在中国高铁的快速、高效、安全、舒适、准时的背后是无数“铁人”用默默奉献换来的。
高速铁路每次的安全运行,都离不开千千万万“铁人”的默默付出。由于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有列车运行,且发车密度很大,为了运行安全,高铁沿线设备设施的维修以及线路的维护,都要安排在夜间没有列车运行的“天窗”时间内进行,当大家进入梦乡时,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荒凉,孤寂的“战场”上,他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分夺秒、各司其职,不敢有丝毫懈怠,维修过程井然有序。春夏闷热潮湿,无数的蚊虫飞蛾把光源层层围住,形成一堵密不透光的墙,看路都是问题,而他们的双眼依旧有神,不曾有一丝懈怠。秋冬寒风簌簌,尘土飞扬,黄沙满天,线路结冰打滑,环境甚是恶劣,他们依然坚守,迎面直击重重困难,也要决战至天亮。奋斗在一线岗位的工作者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环境,坚守在一线,守护每一位“归乡人”。他们砥砺前行,推进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他们奋斗的身影汇聚成了时代最美妙的音符。
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铁人工匠”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速度必将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闪亮发光,而它的这部励志奋斗史,也将永载史册。时代引领呼唤者,在这样的“担当”与“责任”下,中国速度必将继续引领世界!(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杨翔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