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农人评职称,是乡村和人才的“双向奔赴”

2023年03月16日09:09

来源:大河网

  为激励乡村人才扎根基层,山东省用好职称评审“指挥棒”,深化乡村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把评价重点放在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上。目前,全省已有九千余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

  聚焦农村科技人才职称评审中“天花板”问题,近年来,多地陆续建立乡村一线优秀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选拔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

  人才下乡,干事创业在一线。要实现农业科技水平更高,经验虽然重要,但知识与创新对于农业的发展,更为重要。拿到职称的“新农人”对于农民而言,就是田间地头的“及时雨”。广大“新农人”把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注入农村,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农民“零距离”。他们深入到群众中,不仅能面对面为当地解决技术难题,也是一次生动的科技指导课。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职业新农人下沉一线,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更能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大有作为。

  转变观念,畅通农民致富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农民能够实现科技种地,不仅需要新农人现场指导,更要传授科技知识,带领农民走上“技术致富”的道路。各地加大对实技培训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转变观念,把新科技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广西通过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助力当地懂知识、善经营的新农民,让他们更有底气开启现代化农业新篇章。政府对获得职称的农民从认可和荣誉层面给予鼓励,在实际工作生活层面给予扶助,让他们“出名”也“得利”,这样才能唤起农民对专业技能的更多探索和更高追求。

  筑巢引凤,持续盘活“源头水”。人才是乡村振兴中的核心要素,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挖掘人才、吸引人才,还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农民获得职称,用专业技术的评价体系对农业生产赋能,正是一次乡村和人才的“双向奔赴”。一方面体现价值认同,让专业化人才服务产业;另一方面,赋予了身份认同,具有激发人才活力、改变传统观念的良性属性。创新发现机制,把品德和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身份,广开门路,不拘一格选人才,有利于畅通乡村振兴人才的职业成长之路。

  越来越多“新农人”的出现,让广大农村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职业农民扎根于农村土地,农业强国的梦想也将逐渐实现。让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做法蔚然成风,广大农民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更有干头、更有奔头。(梁言)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