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结束回到郑州后,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更忙了,因为“发展的脚步太快了,肩上的责任太重了”。“会议期间,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心情非常激动,(回来以后)干劲十足。”3月17日,范国强说,作为一名农业类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三农”人才,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随着农业科技的蓬勃发展,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备等越来越多地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现代化已成趋势,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三农”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毋庸置疑,培养出“三农”人才,才能助力乡村振兴。要让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需要培育和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乡村能人”……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促进农民增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当然,人才有存量和增量之分,要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为“土专家”“田秀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加强农业科技水平,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农技等“卡脖子”问题,让科技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推进农村“电商”等互联网经济,让科学技术为“三农”事业插上腾飞翅膀。
作为一名经常和土地打交道的教授,范国强深知从事农业工作的不易。全国两会期间,他建议对大学毕业生从事农业工作的提高其工作待遇,对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硕士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带技术、带项目服务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的,给予创新服务资助。这,是他对人才的珍视,也是他对土地、对农业的深情。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人才队伍强是基础硬核,建设硬核“三农”人才队伍,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有力支撑。我们应该在全社会树立起爱农、敬农、重农的风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三农”人才队伍。搭好平台,招贤纳士,为乡村发展汇聚天下英才,让各类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向前、踔厉奋发,书写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