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餐费 “偷偷”打进学生饭卡,“无声”的资助更暖心

2023年03月23日13:38

来源:大河网

  “100万元餐费偷偷打进学生饭卡里!”近日,因悄悄给学生发放餐补,湖南科技大学被网友羡慕地称为“别人的学校”。据悉,该校100万元餐补将分四次发放,每次将有2000余名学生受益。餐补无需申请,不公布名单,学校根据学校食堂消费大数据的综合指数来确定,目的是维护学生自尊的同时,给予学生帮助。

  资助帮扶贫困学生一直是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关爱特殊群体、解决学生困难并帮助其完成学业、体现教育公平底线和公益普惠本色的善举。但按照传统做法,一般都遵循学生提供相关证明公开申报、老师和学校审核后确定资格、落实资助帮扶的流程进行。与之相比,湖南科技大学将100万元餐费“偷偷”直接充入困难学生饭卡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更凸显出一种别样的暖意,“无声”的资助行为,释放出的是更“暖心”的教育温情。

  将餐费“偷偷”打进学生饭卡,资助对象主要依据有关大数据分析后确定。而数据来源于学生平时在学校使用校园卡和云闪付的汇总统计分析结果,并由学校学生工作处对入围名单进行贫困生身份核实后,直接将餐费资助打入学生个人饭卡。这样的举措,一方面绕过了学生申报等流程,让学生回避了公开申报暴露个人家庭贫困等隐私信息而导致的自尊受伤,另一方面也而克服了部分贫困学生碍于面子和尊严宁可受苦也不愿意带上“贫困生帽子”的申报焦虑。这种贴心的资助,才是最让学生接受并倍感温情的“暖心”之举。

  同时,学校将餐费资助“偷偷”打入符合条件的学生饭卡,行为是“无声”的,但资助明确指向是解决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不仅于无形中呵护了学生的自尊,更体现了一种解决学生实际生活困难的精准资助“靶向”善意。这种精准化、人性化的解决贫困学生生活难题的做法,更是将关爱善意释放得淋漓尽致。

  毋庸讳言,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确定贫困生对象是科学的,也是人性化的,但同时也有局限。比如有些学生在校内不使用云闪付功能,比如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可能不常通过校园消费网络消费或者消费数据较少,还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可能在校内就餐、生活开支方面并不苛刻自己,这些也会导致“无声”资助的“暖心”效果受到影响。但从湖南科技大学的相关辅助措施发现,除了云统计“悄悄”确定资助对象外,学校还会通过动态分析就餐数据、多重手段查核就餐补助发放对象信息等方法,精准确定受资助对象,这样会使“无声”的关爱更圆满。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一个现实,那就是学生资助关爱,“无声”的行为更“暖心”,人性化的“有声”辅助行动也更“暖心”。只要我们的关爱措施是善意的,人性的,而且能科学兼顾学生自尊的呵护,能贴心走进每个贫困生的心灵,这种“无声”的善意和温情一定会更加饱满,而且会将“暖心”效果释放得更加完美。(许朝军)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