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章强调:“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网络是群众表达民意、反映呼声、建言献策的有效平台。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就能够搭建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连心桥”。党员干部当在顺应时代潮流中坚守执政为民理念,立足树立良好干部形象,通过网络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用心用情多行利民之举、多做利民之事,在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中解决好群众的忧与盼,切实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勤修为政之德,坚持廉洁自律,在树好形象中拉近与群众距离。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直接关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因言行不当、贪腐问题、作风粗暴等,在网络上引起争议,自身形象受损不说,最终受到了相应处理。要勤修为政之德,履职中自觉把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贯穿于自身言行之中,砥砺思想品格,涵养道德操守,注重家教家风,正确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要坚持挺纪在前,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准绳,稳住“心神”、管住“行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越是在细微处越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于日常见不贤而内自省,在不断自我检视中涤荡思想之尘、清除行为之垢。此外,在与群众打交道时,还要自觉消除讲特权、逞威风的思想,俯下身子、摆正位置,多说一些“群众话”,多办一些“实在事”,以真挚的为民情怀消除干群隔阂,获得群众满意和认可,在维护好群众利益的同时,树立起良好形象,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练好基本内功,广泛触及民意,在吃透忧盼中回应好群众关切。新形势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唯有学习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弄懂网络上的民意,吃透民众所忧所盼,才能找准服务群众的方向。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学好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尤其要注重补充网络方面的知识,扎实练好立稳网络时代的“内功”。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要主动与网络“接轨”,经常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在网络上认真倾听“诉求”中的民生,捕捉“吐槽”中的民意,做到与网络上的群众“心有灵犀”,落实政策、开展工作时凝聚起民意的最大公约数。过程中,面对网络民意“杂而不精”的情况,当多一些包容和耐心,练就一双“雾里看花”的慧眼,透过现象弄清事物背后的本质,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从网络民意中吃透群众关注点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发挥网络作用,积极主动作为,在便民利民中为群众幸福加码。网络时代是高效便捷的时代,党员干部应发挥好互联网作用,推动服务群众精细化、有效化,此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要积极拓宽视野,消除“坐井观天”的狭隘思维,摒弃老办法、旧习惯,在各种惠民服务、办公设施逐渐数字化的背景下,应尽快登上网络时代数字化“快车”,增强学网、懂网、用网的自觉,运用互联网让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通过网络公开政务信息,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更多惠民信息,把“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要积极主动畅通网络信访渠道,构建领导信箱、留言板、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位一体的举报受理平台,引导群众“多上网、少走访”,坚持线上“接访”的同时线下“办访”,充分运用改进工作建议函、信访风险提醒函、信访问责建议函、信访事项督办单等形式,让群众的诉求直接出现在党员干部的责任清单中、工作计划上,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积极适应“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新常态,勤加修炼为政之德,与时俱进提能砺为,主动触网、精于懂网、善于用网,以网为媒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夏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