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是“豫见”

2023年05月12日09:35

来源:大河网

  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我就读于河南大学。作为一名外地人,因为有这样好的契机,在河南开封学习生活四年,不仅没有感觉到陌生,反而深深爱上了这片黄土地,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毕业十年,没能再踏上这片亲爱的土地,所以,一直想抽时间回去看看,听听亲切的河南话,见见可爱的河南人,尝尝可口的河南菜,回味满满的河南情。正好,接到了大学同学文静河南结婚的邀请,于是下定决心,带上全家“五一”河南行。

  “豫见”之一:奔赴千里见证幸福

  我很幸运,在大学期间有几名挚友,毕业十年,友情有增无减,其中一个重要纽带,就是相互之间的婚礼,彼此都是排除困难竭尽全力参加,每参加一次,我们的同学友情就增进一层。文静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就坐上了到漯河的高铁,心情非常激动,有参加同学婚礼、与老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多年未回“娘家”、想“回家”看看的憧憬。一路上,尽管车窗外早已是漆黑一片,但我眼中仿佛有光,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麦田,看到了高大挺拔、点缀在片片村庄之间的白杨树,看到了同学们纯真灿烂的笑容,以前的种种美好,如幻灯片般逐一呈现。当然充满期待的不止是我,还有我的女儿小恭喜,虽然不完全知道河南是什么,也不知道河南在哪里,但她知道河南是个好地方,是爸爸读书和文静阿姨结婚的好地方。

  结婚的当天上午,大学挚友早早赶到了酒店,大家心照不宣,不远千里赶来,陪伴文静出嫁,见证文静开启新的人生。整个婚礼亮点纷呈,小马先生深情演唱《今天》,一开场就把婚礼推向高潮,让人眼前一亮,看到了一名青春活力、潇洒自信的新郎官。晶晶同学的致辞情感真挚,把一位美丽、勤奋、上进、聪慧、贤良的新娘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家感动之余,对这位郎才女貌的新人更加看好。有人说,婚姻是幸福的港湾。我想,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它让“我和你”变成了“我们”,即使以后遇到再大的考验和风浪,依然能心中有底、眼里有光、破浪前行。

  “豫见”之二:舌尖美食回味悠长

  到了河南,当然少不了河南美食。婚礼结束后,我们驱车赶往周口市太康县,到了太康已是晚上八点多,锡雷带我们体验太康夜市。来到这里宛若隔世,上车前行人寥寥无几,下车后觥筹交错、热闹非凡,家家客流爆满,户户人潮高涨,啤酒碰撞声、嬉笑声立体环绕,在看不到尽头的烧烤一条街上,到处都是“烟火气”。我们选择了一家带有露天小院的烧烤园,没过一会就上菜了,有烤肉串、烤面筋、土豆泥、烧茄子众多美食,味道好、氛围更好,大家围坐在一起,就着彩灯、吃着烧烤、喝着小酒、聊着往事,吃得很放松、很“巴适”,而这种“巴适”,足以治愈连日的疲劳和焦虑。第二天一早,锡雷带我们来到了一家名为“京都胡辣汤”的早餐店,这里购买早餐的流程有点意思,须是先在前台购买店内的消费卡,再去特定的窗口分别选购不同品类的主食和汤品。我们要了胡辣汤、牛肉盒子、水煎包、小笼包、茶叶蛋,以前我有点不惯胡辣汤,感觉有点咸又有点辣,不太好喝。但这次喝颠覆了我的记忆,虽然还是有点咸和辣,但很爽口,尤其汤里面还放了牛肉块,有点说不出来的幸福感。还有小笼包也很有特色,虽说有个“小”字,但一点也不小,面粉香裹着牛肉香,让人口水直流,连一开始坚决不吃的小恭喜,经过我们的引导,一口气吃了一个,还忍不住要吃第二个。

  当然,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文静家的家常菜:酸汤肥牛、酸菜鱼、羊肉汤、番茄牛腩、农家炒鸡、鱼香茄龙,以及经典的巴西大香肠、猪手,还有当地才吃得到的冷调野菜、蒸槐树花。文静妈妈用自家种的麦,自家和的面,为我们精心烹制的西红柿鸡蛋手擀面,更是吃得我们停不下来,这是“货真价实”的味道,也是“情真意切”的味道。我想,多年以后,大家在各自生活的城市里再吃面条时,一定会回想起今天这碗特殊的“妈妈牌”手擀面。

  “豫见”之三:校园出街涤荡心尘

  母校—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虽然毕业十年、相隔千里,但我对母校的思念从未断过,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习惯性地点开河大新闻,每当看到母校又有重大成就时,自己也会发自内心地跟着高兴,就好似自己家里有了喜事一样。我想,这就是自己对母校朴素而深沉的爱吧。返程前,老同学靖哥哥、淑洁也特地赶来,和我们相约河大明伦校区,追忆青春的脚步。我们驱车来到学校南大门,一下车,就发现校门外的大变化,校门两侧和对面的门店都进行了拆除和美化,更加衬托出学校南大门的古朴典雅和端庄秀丽。从南大门步入校园,一股浓厚的“书香味”就迎面扑来,让人陶醉,心怀顿畅。我们沿着林荫大道,先后瞻仰了理性与浪漫交织、秩序与诗意相容的预校校门、博文楼、博雅楼、东西十二斋,以及学校雄伟大气的地标建筑—大礼堂,依旧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生机勃勃。

  我们参观母校古建筑群,是追忆青春之旅,也是致敬先贤之旅,更是洗涤灵魂之旅。看着眼前厚重典雅的古建筑群,不由得联想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110年前,国家正值救亡图存、内忧外患之际,以林伯襄、嵇文甫、冯友兰等为代表的河大人,没有躲避战乱求苟安,而是挺身而出,勇立潮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时代输送了一大批拔尖人才;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也从未停止过斗争,率先发出抗日先声,为民族的觉醒、国家的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日巍然屹立的古建筑群,就是昨日河大人爱国报国、艰苦斗争的缩影,在时光的洗礼中闪烁着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位河大学子。这是河大的灵魂和瑰宝,也是铁塔学子的内涵和气质。

  回想毕业十年后的自己,有太多的差距和不足,扪心自问,虽然干事创业的决心没有变,但只要遇到挫折,比起斗争更多的是想要躲避和退缩;虽然发奋工作的决心没有变,但只要到了吃苦爬坡的阶段时,歇一歇、躲一躲的“躺平”念头就会闪现;虽然自我提升、自我净化的决心没有变,但遇到名与利、得与失的考验时,先想到的总是自己。与老一辈河大人相比,不仅是学识上、能力上的巨大差距,更是思想上、灵魂上的巨大差距。这次重回母校,母校以博大的胸怀、母亲般的温暖再次教育、启发了我,要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斗不止,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大踏步跟上时代的脚步!(龚 杰 杨慧敏)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