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共襄文化和自然遗产盛宴

2023年06月05日13:13

来源:大河网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我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是“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泱泱华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们创造和孕育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中国历史遗存丰富多彩,不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还有着十分富饶的美丽自然景观,她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精神财富,成为人类文明的共有成果。我们要以文化自信为支撑建设现代化中华文明,担负起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责任并成为每个人的社会遵循。

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培植民族文化自信,形成敬畏传统文化的自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千年,就在于文化自信的支撑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仰韶文化、殷墟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成为一笔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显现了文化的力量。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我们才能知往鉴今,古为今用,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向着新时代目标奋力进发。

  赓续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要做到薪火相传,永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其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夺目,光耀千秋。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间工艺代代相传;保护好汉字文化,汉字星河灿烂,汉字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象形文字,它奥妙无穷,推动着中华文明发展;保护好我们的戏剧文化,让她闪耀着中华民族之光,凝聚着民族向上的力量。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决不能让民族文化在我们手里失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好我们的自然遗产,让自然更和谐,让山河更壮美。“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华文明不但体现在传统文化上,更体现在大自然的壮美中。大自然神奇造化,鬼斧神工,令人称奇,这些壮美景观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必须善待它们。我国地大物博,具有多种气候,温带气候,季风气候,亚热带雨林气候等,气候多样,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这些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必须细心呵护,并为现代欧化建设服务。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当做全社会的“必修课”。“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就文化和自然保护而言,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并不矛盾,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做到和谐发展,共生共存。发展就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只顾当前,不计长远。保护需要精品意识,认真对待现有的每一份文化和自然遗产,防止传统文化出现“断流”,防止自然遗产受到破坏,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每一个公民责无旁贷。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功在当今,利在千秋。这种保护责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每个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必须参与其中,成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让我们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担负起应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自觉,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当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共襄文化和自然遗产盛宴。(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易)

编辑:赵地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