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铜仁市的广袤乡村走访发现,不少“折返”家乡的“80后”“90后”通过选拔进村任职,找到了自己“沾泥土、带露珠”的人生目标。他们被社会赋予一个共同标签——“年轻村干部”。不断激发其干事动能,出台措施提高薪资待遇,是吸引年轻人回流“当家”的重要因素,吸引了一批有能力、有激情、敢担当、善作为的年轻人加入这个队伍。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空心化严重、劳动力缺失、生产力不足,因地形地貌原因限制了现代农机具的推广和使用,农业投入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留守在家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不少村干部化身为一线劳动者,除开展日常的工作以外,还要下地种粮,保证粮食生产。种种原因的叠加,导致了一些人“身累+心累”,甚至有的选择主动辞职。
村干部是我国最基层单位的政策执行者,是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保持这支队伍稳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一些地方的村干部的收入与工作量也是不成正比的,像笔者所在地区,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每月的收入也就2000多元,有的群众或者网民不理解,还在他们的心身憔悴的刀口上洒盐。所以,在这里笔者愿呼吁大家多给村干部们一些人文关怀,群众的口碑和领导的关心是对最好的帮助,也是他们工作上最大的动力源泉。
走“心”,当好“知心人”。要经常性与村干部加强沟通交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动辄督促、质问,要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给他们一些扶助和支持。如此,才能当好村干部的“解忧人”。
知“绩”,当好“传声人”。要在政治上加强关心,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和优点,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积极推荐他们参与各类评先评优。对于在各方面工作突出者,加强对其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他们在群众心中的威信,激发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
铺道,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健全村干部成长机制,需要把村级优秀的后备干部培养进入“两委”班子,把优秀副职培养成正职。再就是完善村干部参公机制,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选拔到事业编制、公务员队伍或乡镇领导岗位上来。同时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合法性收入,建立起村集体经济与薪酬挂钩激励机制,让村干部看到希望,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中去。(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