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后,全国各地围绕“点亮精神火炬”主题,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引领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文山会海、应酬接待、经费审批、过度考核、“牌子”“帽子”......不科学的科技体制和人才评价机制,确实让不少科研人员陷入了繁文缛节的“内卷”,在追求名次、维系关系中迷失了本心,从而与科研学术渐行渐远。
摒弃评价机制上的“光鲜亮丽”。许多地方将“论文、职称、学历、奖项”这些光鲜亮丽的东西当成了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依仗,使得一些科研人员竞相拿各类人才称号来论资排辈、谈薪论价,即便以后再没出过科研成果,也能在各地用人单位成为“座上宾”。因此,要建立起以质量、能力、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破除“以帽取人”之风,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摒弃分配机制中的论资排辈。当资源分配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当资历决定分配权和话语权时,科研人员将不得不自发进行应酬性活动。因此,应当优化资源分配机制,让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与资深学者在申请项目、申请导师资格上能够一视同仁。同时,将具备行政权力的科学家与其他科研人员做好分类评价,避免“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不公平竞争大行其道。
当然,给科研人员“松绑”并不意味着一松到底,近些年,不乏有一些学术造假、虚报成果、套取资金的新闻报道出现,必须建立宽松且规范的管理、评价、分配机制,为科研人员的操守兜底,为国家科技的蓬勃发展除障、拓路。(王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