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导师出差了!”“去哪了?”“太空!”近日,神舟十六号乘组三名航天员与公众正式见面。其中,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面孔——桂海潮的亮相,引起网友强烈关注,也让他所执教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热血沸腾,纷纷在社交平台、朋友圈刷屏。今年36岁的桂海潮,本硕博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目前任该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已指导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作为宇航员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的桂海潮搭乘神舟十六号成功升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宇航员们事迹的广泛关注,他们不仅是国家的骄傲,也是时代的楷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伟大航天精神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奋进、筑梦太空”。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不惧困难、不负韶华,在实干中锤炼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
汲取楷模力量,筑牢信念支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桂海潮高中时就梦想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他仅仅用9年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31岁时带着近20篇SCI学术论文学成归来,担任母校的博士生导师,如今在历经严格训练、层层选拔后成功登空,实现了儿时梦想。从曾经的“小镇做题家”到博士生导师,从村民们眼中的邻家男孩到代表祖国出征的航天员,他用实践证明了信念和奋斗的力量。坚定信念、践行理想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将理想“压实”,让梦想“落地”。新时代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树立“鸿鹄展翅”的志气,以信仰为指引,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时刻保持应有的昂扬斗志。
弘扬楷模精神,练就过硬本领。“贵有恒,终有成。”56岁的宇航员邓清明连续四次进入备份乘组,在历次担任“替补”的任务中,他始终保持高强度的学习和训练。“太空不会因为我的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在践行誓言24年后终圆梦。回望我党百年奋斗历程,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的干部才能在关键时刻肩负起国家使命、历史重任。广大青年干部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和国际风云变幻下练好“内功”,积蓄“滴水穿石”的强大韧性,让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沉得下心气,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时刻保持“满电状态”,努力成长为解决问题、突破困境的行家里手。
弘扬楷模精神,投身强国伟业。“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中国四度飞天第一人景海鹏曾表示,“只要祖国需要,随时准备飞行!”我国载人航天的连战连捷背后,是英雄的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投身强国伟业,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才实现了航空航天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广大青年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强化责任意识,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斗争历练是成长路上必然的风景,“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实践中不断应对“风吹浪打”的勇气和解决“烫手山芋”的能力,以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迎接时代和历史的考验,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绚丽的青春印记。(张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