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亲历者郑福来被人们称为卢沟桥事变的“活历史”,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义务讲解的队伍中来,接过传承红色基因的接力棒,既把在“家门口”发生的故事讲精彩,也积极走出去,将红色故事、榜样故事、发展故事宣传好,让发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红色故事流传得更广,让抗战精神感染更多人,一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86年前卢沟桥上的清脆枪声,定格为一个民族永恒的集体记忆。
历史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和未来。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重申和平与正义的价值,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只有铭记历史,正视过去,反思过去,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开创未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亿万同胞空前觉醒,整个民族奋勇而起,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涤荡黑暗的战争。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随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好,人们对和平有着越来越高的期盼。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必须以无私无畏的决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力开创和平事业美好的明天。
以活动承载记忆。社会不应忘记历史,更要主动承载历史,这种承载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完成。各地特别是七七事变发生地和抗日战争重要战役、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应因地制宜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唤醒关注,让人们深刻铭记那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同时,加深世界对中华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做贡献的记忆。
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崭新力量。饱受侵略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为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尤需铭记历史,对和平展开孜孜不倦的追求。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历史无法从头再来,但未来是可以选择和创造的。以历史为镜鉴,就是要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我们,不应忘却民族苦难的惨痛记忆,更应传承好弥足珍贵的抗战精神,用历史的火把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徐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