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
在主题教育中,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四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中,以学促干居于根本地位,是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的落脚点和归宿,需要葆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为此,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结合落实“重实践”要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斩陋习,树新风,强担当。
第一“剑”,斩去拈轻怕重、敷衍塞责的消极态度,激发“干”的作风。强化思想教育,筑牢服务意识,方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加深对国家战略目标的认识。“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如果陷入了“消极惰性”的思维模式,将会使人停滞不前、迷失方向,很难在工作上取得长足进步;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不当碌碌无为的“撞钟和尚”,当志存高远,以积极向上的姿态投身到谋事创业之中,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学做雄鹰展翅翱翔,直击长空绘就新景。
第二“剑”,斩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惰性思维,激发“闯”的勇气。正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工作中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如果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事物往往就是这样,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只有豁得出去、敢闯敢干,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
第三“剑”,斩去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精神状态,激发“创”的意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昌盛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以应持续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思路,不断研究新举措,用创新的理念、开拓的精神开展工作。党员干部要敢“创”,就要有敢为人先的创造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就是不断创造和发明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等,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许多因素。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通过反复的训练,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要在学习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摸着石头过河,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百折不挠的不断创新中突破新的难关、实现新的跨越。(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