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夯实中医药医保根基 让百姓健康有“医”靠

2023年09月08日11:52

来源:大河网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9月7日上午,山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医保局主要负责同志解读《山东省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突出“实”和“新”,围绕支持中药产业、中医技术、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养康养发展和提高群众中医医疗保障水平等提出22条政策措施。《政策措施》不仅勾画了山东省人民健康的新愿景,更为人民健康提供了一份保障。

中国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面对潮起潮涌的新时代,人民健康至关重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唯有全民健康,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从神医扁鹊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无不闪耀着中华医学的文明之光。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政策措施》的颁布实施,无疑是全省人民的一大盛事,所提供的健康意义不言而喻。

完善中医医疗水平,为全省人民健康提供保障。山东作为一个人口过亿的大省,人民健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政策措施》提出,积极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完善涵盖优势病种、住院、门诊、日间诊疗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激发医疗机构中医发展活力。对符合条件的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收付费范围,对同病同效的,参照西医病种合理确定收付费标准。对参与DRG/DIP付费改革的,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特色病组(种)的系数和权重。对需长期住院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康复病种,可实行按床日付费。门诊总额预算向中医药服务倾斜,对因中医药治疗费用占比较高造成基金超支的,给予合理补偿。逐步扩大纳入中医日间医疗服务管理的病种范围,符合规定的费用参照医保门诊慢特病或住院待遇结算,既提高中医服务效能,又减轻群众负担。

这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发展,提高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还针对减轻参保群众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费用负担推出了三方面新的举措:降低了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的住院起付线。根据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各市区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确定住院起付线。提高了住院医保待遇报销水平。今年年初,省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保服务能力的12条措施,要求各市将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原来80%左右统一提高到不低于85%,医保基金收支状况较好的市提高到了90%。这次出台的《政策措施》又提出,有条件的市可进一步提高基层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水平,最高可到95%,进一步减轻群众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费用负担。扩大了中医诊疗技术的报销范围。将省级卫生健康(中医药)主管部门确定的中医适宜技术,齐鲁医派学术流派等特色优势技术按规定纳入报销范围,并将手术后患者使用促进康复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报销范围。不断提升中医药报销比例,体现了改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初衷。

政策发力,打出“组合拳”,中医显神威,积极发展康养产业,让更多中医民生利好泽被民众。政策和策略是人民健康的基本保证。有了好政策才会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政策措施》强调,积极支持中医技术发展。强化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管理,推动中医技术传承创新发展,扩大优质中医服务供给。优化中医服务价格项目支持政策。对功能疗效明显、特色优势突出、适合在基层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治未病技术,开辟价格项目申报绿色通道,及时审核新增价格项目,推动中医创新技术加快进入临床应用。优化特色优势中医服务支持政策。鼓励引导医疗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服务,将经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确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齐鲁医派学术流派等特色优势技术和手术后使用中医药技术促进康复的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优化社会办中医支持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医保政策。对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传承特色优势项目,可按规定自主立项。三分布置,七分落实。好政策贵在执行,贵在一以贯之,不走调不变形。希望各中医药部门认真兑现既有的政策,及早让政策落地开花,为全省人民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积极支持中医医养康养发展。围绕基本医保、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实行“两纳入、一衔接”,推动发挥中医医养康养优势。在纳入医保定点上给予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各级各类机构,及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或长期护理保险定点管理,扩大中医康养服务医保供给。在纳入医保支付上给予支持。将符合规定的中医特色康复和护理服务项目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符合规定的中医治未病项目、煎药费等自费项目可通过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在商业保险衔接上给予支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险产品,探索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险产品,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中医药服务需求。

坚持科技创新,以创新带动中医药发展,研发中医中药新品种,让中医药造福全省人民。创新发展不但是社会前行动力,也是促进中医药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持续加大政策机制创新力度。围绕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制瓶颈,省医保局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示范区建设方案,卫健、医保、药监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医保专项方案,这次又专门出台《山东省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一系列文件从促进中医药机构发展、产业发展、支持中医诊疗技术发展、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区域辐射力提升、深化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政策保障支撑作用。

为了强化各级贯彻落实政策的成效,省医保局创新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对各市年度改革考核,并创新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揭榜挂帅”机制,遴选确定示范区“揭榜挂帅”改革项目35项,仅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项目就有7项,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改革,让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医药更多更快惠及广大群众。省医保局联合10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最大程度释放中药创新潜能,助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全省有宣肺败毒颗粒、芪蛭益肾胶囊、淫羊藿素等3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发布实施2022版《山东省中药材标准》和《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地方中药材品种175个、中药饮片品种446个。颁布实施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337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助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发展,优化监管服务,对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由注册制改为备案制,现已备案制剂133个。推动省内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临床经验方转化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并支持向中药新药转化。创新发展,凸显了山东中医药的研发新优势。

全民健康,关乎国家未来,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山东作为一个人口大省,理当把全省人民的健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山东省及时推出《山东省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顺民心,合民意,契合了时代发展要求。唯愿这个《政策措施》早日开花落地,让全省人民健康有“医”靠,实现全省人民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健康动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张)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