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的第二站,是义乌国际商贸城。走进这座“买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五金工具配件商铺、伞铺等,详细了解义乌国际商贸城发展对外贸易、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并鼓励商户们:“义乌的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
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40多年来,义乌不断书写新的传奇,“小生意”闯出了“大市场”。据报道,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共有7.5万家商铺,年成交额超过2000亿元、日均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3000万件快递从这里寄往全球各地……锤子、扳手、尖嘴钳、阳伞、雨伞、油纸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却连着百姓的生活,带动了诸多产业发展,影响着国内外商品流通和贸易,解决了无数人的就业问题。
“小生意”藏着民生“大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地关注“小生意”及其背后的大产业、大民生。陕西商洛金米村的“小木耳大产业”,山西大同市云州区的“致富花”“黄花”,广西柳州的“小米粉螺蛳粉”……这些“小生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下,逐渐蝶变为致富的“大产业”。
从“小生意”中读懂“为民服务”的“大情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做什么生意、发展什么产业可以致富,这些是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看起来似乎零零碎碎,但对老百姓来讲,每一件这样的“小事”,都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实际需求的大事,有的甚至是刻不容缓的急事、难事。做好这些民生“小事”,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把一件件“小事”做得精准细致、做到群众心坎上,尤其是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征程上,更要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将小我融入为民造福的事业中去。
从“小生意”中读懂“产业致富”的“大情怀”。小草莓映红了致富路、刺果果变成了金果果、小木耳发展成大产业、夜经济延伸了消费链、小商品撬动“大经济”……这些新招实措都是产业致富的典型,它们成了鼓足群众“钱袋子”、助燃群众“好日子”的最强动能。作为党员干部,要涵养“产业致富”的“大情怀”,用心书写“招商引资”的必答题,全力以赴答好“抱团兴业”的关键题,不断深挖地区资源禀赋、找准“小生意”发力点,真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带领群众蹚出一条产业致富的新通道。
从“小生意”中读懂“撸起袖子干”的“大情怀”。柞水县以木耳为主线,构建起农工、农商、农旅融合的大产业,全年实现经济效益6.5亿元;截至2022年,大同黄花全产业链产值已超40亿元,黄花产品出口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00.7亿元,全产业链带动30多万人就业……这些“小生意”蝶变为致富的“大产业”,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扛起责任与担当,以“无我”情怀守初心、以“有我”担当践使命,把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作为奋斗新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以钉钉子精神为人民解决烦心事、操心事,在更高层次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大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