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沉浸式文旅受到游客青睐。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街区……近日,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旅融合”平行论坛上,第一批24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正式授牌。
诗和远方总令人神往。转眼,今年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将至,面对“探亲+旅游+亚运”等多重需求交织,又将是个旅游市场爆火的长假。而今,24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正式授牌,必将激起沉浸式文旅的“新浪潮”,令人充满期待。
“超级黄金周”背后是消费需求的“旺”、市场供需的“活”。从上元安康踏歌台上,演员还原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到夜幕降临,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沉浸式文旅通过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实现文旅结合、虚实结合的“沉浸游”,为游客打造了充满惊喜与魅力的沉浸式新体验,让传统的旅游空间焕发了“新活力”,激活了消费“新引擎”。
面对如此火爆的出行及旅游需求,从中央到地方正在密集部署,以假日消费为契机,加强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不断“上新”供给,推动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让游客从走马观花式的“赶景点”,向深游览、互动式旅游转变,放慢了游客的脚步,构建了消费新场景,带动了餐饮、酒店、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纵深发展,实现了创意与经济共赢。
当前,沉浸式正在成为文旅行业的“标配”。然而,沉浸式文旅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光影秀”“技术秀”,也不是所有的景区都具备沉浸式游览的条件,切莫一哄而上、一味模仿,停留于表面的复印粘贴同质化,而失去其文化底蕴的内涵与灵魂,更不可披着“沉浸式文旅”的外衣浑水摸鱼,给沉浸式产业发展抹黑添堵。
“风物长宜放眼量。”沉浸式业态正在成为文旅行业的“新赛道”。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公布,既是引领示范,也是正向激励,公众期待未来有更多样化、高品质的沉浸式旅游产品,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更好造福出游群众,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澎湃动力”。(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鸣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