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崤函,厚重精彩。近年来,三门峡市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业态新优势,挖掘提炼出一个个闪耀着历史光芒的文化元素,靓化打造出一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的城市地标,使这片“最早中国”的热土成为亿万网民心中的憧憬和向往。从“庙底沟彩陶花瓣纹”点亮央视春晚舞台,到央媒聚焦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从万千游客慕名陕州地坑院品味民俗,到三门峡大坝开闸泄洪的惊涛骇浪,地域元素燃爆网络,吸引了全国各地网民来峡打卡,网络文明已然在崤函大地蔚然成风。
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一景
一是政治引领,夯实网络文明之基。古往今来,“文明”象征着人的光辉,意味着道德泽布、教化昌明,包含了彰显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的深刻意蕴。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主动引领、有所作为,才能让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成为网民的共识和行为准则,才能使网络空间绽放文明之花、充盈清风正气。近年来,三门峡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网络文明品牌塑造为目标,以文化强市建设为主线,创新谋划“13561”工作布局,统筹推进“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落地见效。在弘扬网络文明方面,借助互联网多渠道多元化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办活动、树新风、聚民心、惠民生、谋发展,使全市上下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氛围更加浓厚,“三门峡好网民”品牌建设成效更加显著。截至目前,“三门峡好网民”微博话题阅读量1.6亿,同类话题位居全省前列。
仰韶文化陶器刻符——“陶文”
二是文化传承,唱响网络文明之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近年来,三门峡市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发力,多措并举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仰韶文化发展蓄势传承,《【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仰韶文化陶器刻符——“陶文”》被中央网信办“探源中国——溯源中华文明”活动采用。黄河文化品读出新出彩,2023年“一节一会”期间,44家省级以上网络主流媒体齐聚三门峡,1.7万余篇新闻稿件反响热烈,6个新浪微博互动话题打榜热搜,信息传播量超过了1.2亿次。生态建设成效持续放大,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圆满举办,第四届网络名人走进三门峡采风活动亮点纷呈,16位全国知名网络大V助力节会,“6.2亿余次传播,4次登顶微博热搜第一位”等数据亮眼抢镜,使三门峡的互联网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三是网聚民心,凝聚网络文明之力。网络文明,人人有责,每个网民都是网络空间的一分子,都是网络文明新风尚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37.4万名网友积极参加三门峡好网民行为规范H5签名活动,“好网民代表”@家有晴宝vlog、@三门峡小饭、@颖悦读等率先垂范,发挥短视频达人流量优势,录制“‘网’文化之精华,‘络’天下之通达”“兴文明之气,除网络陋习,守安全之要,获有益信息”“亲,网络魅力大,记得文明上网哦”等一组组脍炙人口的网络文明宣传标语,用实际行动践行网络文明,擦亮文明“底色”。大力开展“网络中国节”系列活动,“春光开新岁 人间正团圆”“粽情山水 悦享端午”等创意宣传作品有序上线,1100余个图文类信息、460余个短视频,成为广大网民节日精神大餐。今年以来,各类融媒体产品累计阅读播放量超过1300万次,广大网民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坚持激浊扬清,聚焦网络综合治理,对污染网络环境、危害网络生态的违法乱象高压震慑。2023年4月份以来,排查处置违法违规自媒体账号221个,约谈严重违法违规账号6个,依法行政拘留3人,有力净化了网络空间,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良性发展。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争做好网民,让文明上网成为一种习惯,让网络文明成为一种修养,共同绘就崤函网络文明美好画卷。(大河网河声特约评论员 最崤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