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挺起担当脊梁、迈稳实干步伐,练就“四下基层”的真功,务求“四下基层”的实效,把“四下基层”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自觉行动。
练就“宣传工作下基层”的真功,赢取“聚民力”的实效。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党的方针只有在群众中“落地生根”,党的政策只有在群众中“开花结果”,党的理论只有在群众中“深入人心”,才富有生命力,才能变“党的政策主张”为“群众自觉行动”。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群众宣传宣讲,让党的方针政策“润物无声”,让人民群众知晓、拥护和自觉践行党的正确主张。要抓住主题教育这一契机,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机关学校,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富民举措“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生动实践。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实绩实效,真正让党的声音集聚民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练就“调查研究下基层”的真功,赢取“顺民意”的实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的正确主张和科学决策只能“从群众中来”,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来。“调查研究下基层”,就要深入基层一线,努力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听民声方能解民忧、访民意方能办实事、察民情方能促发展。我们一定要将“调查研究下基层”作为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作为落实工作、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从基层群众中获取真知,推动科学民主决策。遇到棘手的问题不能逃避问题“绕路走”,而是直面问题“迎上去”,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举措得民心、顺民意。
练就“信访接待下基层”的真功,赢取“惠民生”的实效。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应把工作做到基层,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主动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把心贴近人民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干部“问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寻访”,通过“信访接待下基层”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推动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把“四下基层”作为固本强基、增长才干的有效手段,苦练基层工作基本功,带着真情实感抓信访,带着真心实意办实事,把信访工作干成惠民生、增福祉的利民惠民工作,把实惠送到百姓“家门口”。
练就“现场办公下基层”的真功,赢取“暖民心”的实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现场办公下基层”,“能办必办马上办”。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要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实践证明,“现场办公下基层”是拉近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距离的重要途径,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渠道。“现场办公下基层”,尤其要下到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比较棘手的地方去,下到疏导群众情绪、协调矛盾纠纷的最前沿,在一线找问题、破难题、抓落实,提供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打通、拓宽、夯实、履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下基层”是更好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深入一线察实情、解难题、促发展,练就“四下基层”的真功,赢取聚民力、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