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四下基层”践初心 做好群众“贴心人”

2023年11月21日07:11

来源:大河网

近期,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35年来,“四下基层”这一密切联系群众的“传家宝”,不仅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薪火相传,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发扬光大。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弘扬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做好群众“贴心人”。

理论宣讲“接地气”,“党音”传进万家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贵在“接地气”。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离不开“乡土气息”,搞“艰深晦涩”,说“官话套话”,不如行“妇孺能解”,讲“乡土俚语”。“乡音”是打破“党音”传进万家里“隔离带”的关键,更是让群众一起来“聆听”“党音”的重要举措。在进行理论宣讲中,要聚焦群众关心的“小事”、“小情”,当好党的理论宣讲“播音员”,让党的“好声音”声声入耳,声声润心;要推动理论宣讲有机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运用乡土气息浓郁的戏曲、歌曲和红色文艺小品传递“党音”。

调查研究“看实景”,“素颜”反映真问题。民情民意“第一手资料”来源于“沾土带泥”中。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之初,为解决闽东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走遍闽东9个县收集一手资料、倾听一线声音的故事,正是领导干部一线调研“看实景”的真实写照。当前,有的党员干部调研既不能迈开步子“起而行之”,更不能一竿子插到底,只想坐在办公室里听“好声”,不愿进入基层“见真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脚带“泥土”,衣沾“露珠”,才能看到问题“真情实貌;只有走出机关大院,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避开“预定线”,不看“准备景”,不见“内定托”,才能听真音、见真人;只有钻进“矛盾窝”,进入“麻烦区”,敢解“症结扣”,才能找到“梗阻点”,破开“隔离区”,见到“真问题”、看到“素颜面”。

信访接待“出实招”,“回声”化解烦心事。信访系民生,民生无小事。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党员干部在接到群众信访“信号”后,要及时给与“回声”,把矛盾化解在一线、扼杀在萌芽。要大力拓宽发现问题渠道,注重从群众信访上访、投诉举报、12345热线等途径举一反三,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推动信访前移,把信访阵地开到“田间地头”“庭前院落”,变“坐等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让信访工作既“坐诊”又“出诊”;要及时开展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和入户走访,把信访工作送到“家门口”,及时化解群众烦心事。

现场办公“面对面”,“良方”温暖群众心。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充分说明真正的现场从来就不在办公室、会议室,而是在群众生产生活的工厂车间、乡村田野。要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做示范作用,一级带一级,压实责任,强化履责,防止一线办公走过场,一阵风问题出现;要把领导干部下基层纳入考核指标,用指标看一线办公实绩实效,用指标倒逼领导干部真下基层,确保领导干部下得去;要坚持领导干部“零距离”一线办公,亲自“把脉”查“顽疾”,“对症下药”治好病,让领导干部“医师”给与群众温暖关怀。(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陈坤 司淑祎)


编辑:杜若森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