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让红旗渠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绚丽绽放”

2023年11月24日18:39

来源:大河网

  11月23日下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红旗渠精神宣讲万里行进高校清华大学首场宣讲正式启动。据悉,红旗渠精神宣讲万里行活动,自今年11月份至明年10月底开展,将创新推动红旗渠精神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同时此次活动将加强边远地区推动力度,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义务宣讲,真正做到把红旗渠精神带到祖国的边远地区和基层大地。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此次活动,首场宣讲选在清华大学,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广大青少年要坚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旗渠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和使命,向光而行、勇立时代潮头,坚定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以“青春之我”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青年。

  锚定青春航向,把握坚持“十个春秋”的非凡成就,坚定理想信念。1960年2月,“十万大军战太行”拉开序幕。历时十年,先后有30万修渠大军鏖战太行,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道,最终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英雄气概完成了这项壮举。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坚持10年,干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这是与林县县委坚定的理想信念分不开的;与林县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分不开的。广大青少年要学好思政课,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坚定信仰中铸魂固本,把准人生航向,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要弘扬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立志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焕发青春光彩,汲取开凿“人工天河”的精神伟力,勇担时代使命。面对重重困难,林县开山者有的住山洞、睡席棚,有的住在山崖下。616米的青年洞,300余名青年苦战17个月,仅靠着一锤、一铲和两只手穿山凿洞而通。“人工天河”是由数十万林县党员干部群众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担当创造出来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中国青少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广大青少年要坚持“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敢于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和志气担起青年该担之责,在新征程上焕发青春光彩,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答卷。

  凝聚青春力量,感悟饮用“红旗渠水”的喜悦心情,书写为民篇章。当年的林县土薄石厚、水源稀缺,有“十年九旱”之说,“不求万贯家财,只求有水洗脸”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当时林县550个行政村中,有307个村人畜饮水困难,100多个村的群众要跑5公里以上取水。为了实现林县人民“清水到处流”的梦想,林县县委决定排除万难,开山凿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广大青少年要上好社会实践课,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两脚泥”丈量乡土人情,用“顺风耳”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需要融入学习、生活全过程,在社会的大学校里增长才干,锤炼过硬本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时刻关注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在新时代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它是一面旗帜,永远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在新的赶考路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以青春奋斗之姿书写新时代赶考新答卷。(大河网河声评论员宋伟)


编辑:韩淼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