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经不起涂抹,文明经不起“毁容”

2023年11月27日15:18

来源:大河网

  近日,四川巴中市南江县一处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涂色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目前,相关单位已进行现场查勘,研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并联系文物资质机构对摩崖造像价值及因涂抹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据悉,该处造像是2021年才发现,还未纳入文保单位,涂抹造像的都是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了给菩萨还愿,才“重塑金身”。虽然工作人员表示应该是可以恢复的,但能否完全恢复、是否会丢失部分文物信息,还未确定。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文物跨越漫长岁月,躲过无数浩劫,可如今就这样一夕之间被破坏,心痛之余,更是道出了文物保护之殇。

  因为没有纳入文保单位,当地政府的保护力量有限,即使设有监控和大棚保护,也无济于事;自发修护的村民主观意愿上没有故意破坏,但缺乏专业知识与文物保护意识,好心办了坏事。

  这并非个例,近年来,文物被毁容式修复的情况时有发生。四川省安岳县安岳峰门寺的摩崖造像、广安金凤山水月观音等等,皆被修护得面目全非、姹紫嫣红。

  文物经不起涂抹,文明更经不起这样的毁容。保护文物,不能让不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文物保护法》早已明确规定,对文物进行修缮,应该根据级别报相应的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相关部门应从这桩桩件件的案例中吸取教训,深入详细考察当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因地制宜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机制,同时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织牢文物保护的安全网,筑牢文物保护的铜墙铁壁刻不容缓!纾解文物保护困境,每个人都不应当袖手旁观,只有各部门配合联动、社会力量参与,才能为文物“保驾护航”。(李雨婧)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