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寻找“金钥匙”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2023年12月08日22:17

来源:大河网

福建省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的一名原驻村第一书记讲起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当时在山头上看到有村民在种地,就问了一句在种什么,村民用方言回答“tudɑo”,于是他记下了马铃薯,回去后和同行的人一核对,发现对不上,才知道原来村民口中的“tudɑo”其实是花生。这件事让他深有感触:不下基层,不仅听不懂群众的话,更办不好群众的事。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治理,关键在于给基层群众谋实效、出实招,关键在于让群众更加满意、更加幸福,换而言之,就是要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多下基层寻找“金钥匙”,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强调干部要“把心贴近人民”、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并大力倡导“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四下基层”,下去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汇聚磅礴力量,夯实发展根基。想要在基层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就必须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倡导并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实际行动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经常下基层,摸清实情找准“急难愁盼”。“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为群众做好事实事,察民情、访民意是第一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首先要摸清实情,把准“脉”,才能对症下药。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保持群众工作的高亢热情,做到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群众“鱼水情深”,经常下基层,深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多与群众唠家常,多听群众真心话,收集了解群众困难问题,掌握群众的难处与需求;要善于“察言观色”,看群众脸色和颜色,了解群众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查不足找得失;要在群众身上注入真感情,真真切切为群众着想,善于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清楚掌握群众问题来龙去脉,努力寻找解决群众诉求的“金钥匙”。

基层取真经,找准解决“急难愁盼”的“金钥匙”。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坚持眼睛向下、走进群众,就能听到真话、觅得真经。基层有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想要解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就必须善于倾听基层群众的声音,追根溯源,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小细节”着手,从“小细节”挖出“大线索”,坚持实事求是,“把心贴近人民”,真正放低姿态向群众学习,学群众的语言,学群众的方法,常总结分析推广好的经验,常反思和改进群众提的批评和建议。只有用好用活调查研究,多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才能化“脚力”为“能力”,找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金钥匙”。

善用“有解思维”,对症下药解决好“急难愁盼”。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需要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智慧,善用“有解思维”,破题解题。问题找准、症结找准,接下来就需要对症下药,用“金石良方”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有解思维”,摒弃“我不会、没干过、不会干、没学过”等思维模式,发扬敢破敢立、敢于试错的斗争精神,用新理念新思维思考问题,用新办法解决问题;要培养“凡事都能解”的能力,通过调研和学习,找准事项短板在哪里、弱项在哪里、原因为何,从关键环节着手,在重要部位用力,用心找到“求解”的重要方法。除此之外,解决问题不能“治标不治本”,而是要强化对矛盾问题解决的长期办理和跟踪问效,落实好分类办理、问题交办、跟踪办理、定期回访等工作制度,真正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大扑云)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