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低龄化”,综合施治方为上

2023年12月18日15:51

来源:大河网

  近日,广东阳春一名13岁男生遭同学殴打致脑出血后昏迷。该男生家属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经过近9天的治疗,男生仍未苏醒,“没有明显好转迹象”,打人一方的家属,未出面致歉。同日,市教育局值班工作人员表示,该事件仍在调查处理中,暂未有新的情况可以通报。

  该事件迅速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表示“未满14岁不应是施暴者的保护伞”“未成年人保护法不是施暴者的免死金牌”等等。除了对施暴者的几乎众口一词的申讨,我们更应深思:才十几岁的孩子,为何要对同学下如此狠手?校园暴力低龄化背后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究其症结,还是由于施暴者缺乏对法律、对生命的基本敬畏。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快速发育使他们获得了足够的行动能力,但由于其个人特殊的成长环境、教育的缺失等原因,部分青少年在思想意识上并没有足够的判断力,身体和心智的错位发育导致他们把施加暴力看成展示自我成长、突出个性的一种方式,试图通过恃强凌弱来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

  那究竟谁该为校园暴力低龄化买单呢?学校和家长似乎都难辞其咎。

  首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更何况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父母的做法往往成了他们为人处世的第一参考,无论父母做的事情好与坏,他们都会去参考、去模仿。正因如此,身为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除此之外,父母平时也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训导和引导。结合以往的校园暴力事件,无论孩子是受害者还是施暴者,都会在其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表现。父母一旦发现他们生活有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或想法,要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以防患于未然。

  其次,校园是青少年第二个“家”,是他们除家以外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一青少年主要的社会交往场所,展示自我时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正因如此,学校作为暴力事件的“案发地”,如对施暴者包庇、纵容,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忽视、漠视,多方责任缺失都会造成恶劣后果。对此,学校应建立长效预防机制,落实教师责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当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校方要及时制止,避免事件升级,而严禁不作为,掩盖事实,从而成为校园暴力事件的“帮凶”。当遇到情况严重,校方更应及时向警方和主管部门报告。

  当然,解决校园暴力低龄化问题不仅需要家长和学校落实主体责任,全社会都应齐心协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应齐心协力,密切合作,综合施治,多措并举方能做好预防校园暴力工作。(丁桂杨)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