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博主“@钱妞,春天”发视频称将起诉《新华字典》。16日,博主在其另一个账号“@钱一曝教材”直播间称,7个工作日内会有初步结果。
该网友表示第12版《新华字典》500页当中,“玩”字的注释组词“玩弄女性”涉嫌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九项(出版物不得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第31页,“别”字的注释“腰里别了一支手枪”违反了《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第284页,“累”“累赘”造句,“孩子小成了累赘”涉嫌违反了《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六项(出版物不得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另外,第12版《新华字典》的“倭”字词条下,没有“倭寇”,涉嫌违反《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三十七条第三项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宣扬、美化、否认侵略战争、侵略行为和屠杀惨案)。
事实上,像这样对《新华字典》部分内容是否恰当发起“挑战”的,这恐怕不是第一次。比如去年6月1日,广西全州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教育局、县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对相关小学教材、少儿读本进行专项督查,就发现某些书店售卖的部分《新华字典》及儿童读物存在内容与配图低俗化的情况,执法人员当场责令下架整改,只不过随后被上级部门以执法不当叫停。
此次,网友的法治诉讼到底结果如何,还有待相关方面的进一步决定和专业处置,我们没必要急着对相关的说法选边站队,但就相关方面从法治的角度对《新华字典》的相关内容进行审视这一做法本身,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众所周知,国人长期以来就有对诸如教材、《新华字典》等面向广大青少年和公众的工具书、读物等进行内容和价值观等全面审视的良好习惯。之所以如此,关键就在于这些面向青少年、社会大众的书籍,一旦内容不当、导向错误,又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极有可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对工具书、教材等进行社会公共审视,无疑是一种有极大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而且就实际看,这些公众的集体审视,很多时候也的确促进了相关教材、读物、工具书等的改进和完善。比如去年,针对人教版小学数学部分插图不当问题的网络举报,包括人教社等方面就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相关教材进行了重新审查和修改,使得相关教材得到及时修订和完善,让人见识了社会检视、推动教材等面向公共读物完善进步的巨大力量。
但与此同时也需深刻看到的是,以往社会对教材、工具书等公共读物进行内容、价值观审视,更多时候是一种社会零星的、道德层面的自发行为。这实际上形成的一个结果是,这样的审视虽然有时候也推进了相关事务,但由于不能形成更有效的合力,以及缺乏必要的法治强制力,使得相关的审视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方面还存在不够大和有力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回过头来再看此次相关人士从法治的高度,对《新华字典》相关内容和价值观进行审视乃至提起诉讼,不管他们的具体认识是否正确,但其做法本身无疑为我们和社会接下来在审视教材、《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公共读物等内容与价值观正确与否方面,启示和提供了又一个较真纠偏的渠道和思路,是社会参与相关公共事务的一种无形进步。毕竟,无论如何,依法行事、用法律视角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既是社会发展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国人日渐法治意识成熟的折射。(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