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村晚欢腾“正当时” 乡村振兴“节节高”

2024年01月25日13:37

来源:大河网

喜悦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龙狮舞起来,非遗表演、家常小品……临近春节,活力四射的村晚正在全国各地热闹上演。近年来,随着农村快速发展,村民们“口袋鼓起来”以后有了更多期待。春节是老百姓最看重的节日,“年味去哪了”的困惑下,村晚迎头赶上,这一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的文化实践,成为近年来各地的新年俗,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朴实而磅礴的力量。

勠力同心全民参与,让乡村振兴更“有力量”。村晚的表演者是身边的“民星”,在场下鼓掌叫好的是乡里乡亲,一场村晚,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把大家凝结在一起。打扫卫生、搭建舞台、排练节目,人人都是参与者,加强了村民间的交流协作。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自信与活力。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村民们在取材、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把家常搬上舞台,为乡村基层治理注入“润滑剂”。村晚有效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村民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从台下走到台上的过程,也是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站到“C位”的过程。文以乐民,文以育民,村晚有效弘扬乡土文化,凝聚起发展合力,使农民群众意识到自己是乡村建设的天然主体,成为乡土文化建设的开拓者、生力军,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内化到自身的具体行动之中,融入日常生活里去,亲手“雕刻”新农村,为乡村振兴“添力量”。

文化精粹薪火相传,让乡村振兴更“见神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村晚是展现农人良好精神风貌的舞台,也是展现乡土文化精粹的重要窗口。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在山西临汾市泊庄村敲响,吹芦笙、唱侗族大歌等表演奏响苗寨“村晚曲”,雅砻扎西雪巴藏戏队带来的藏戏《诺桑王子》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歌声、笑声、锣鼓声中,广阔田野为台、绿水青山为幕,所演绎的历史、年俗、风情,构成了一张色彩斑斓的年画,跨越南北、横贯古今。村晚的火热也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在“我要办村晚”计划扶持下,首次由主播自主筹办的村晚在山西临汾泊庄村和湖南凤凰腊尔山镇一南一北开演,吸引超1557万人观看。村晚的出现,让许多在外工作、学习的年轻人对回村过年有了新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成为乡土文化的记录者与延续者,部分失落的民间文艺得以重焕生机,为文化传承注入“源头活水”。

以文利民安居乐业,让乡村振兴更“显底气”。除了承载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村晚更是乡村振兴的“年志”,浓缩着乡村发展的“大全景”。1981年,全国第一台村晚在庆元月山村举办。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四季村晚”活动,鼓励和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从星火到燎原,村晚魅力的持续绽放离不开日益丰富的基层精神文化阵地建设,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更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兴旺。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不少地方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特产品展销、美食体验等系列农文旅活动。打开村晚这扇窗,清风不仅吹拂着乡里乡亲,也为城市游客带来不可多得的文化体验,看大戏、赶大集、过大年,琳琅满目的新年活动撬动了乡情乡愁的火热情感,为产业兴旺注入了强劲动能。

随着越奏越欢腾的“鼓点”,过去一年的美丽风景、扎实收获正一一浮现。活力四射的村晚,就是村民幸福生活的最好呈现。从办好一台村晚到把村晚办得越来越好,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彰显,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也一定是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若彤)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